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讨 >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杨涛: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发展前沿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7-01-09 17:55:06作者:杨涛来源:浏览:打印
\
 
2017年1月7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在深圳举办以“新供给 新经济 新动能”为主题的2017年年会,特邀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多位知名专家,为2017年如何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把脉献策。会议由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协办。
 
以下为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演讲实录:
 
杨涛:
    
非常高兴跟各位分享一下,我对于相关问题的观点。
   
我和各位切入的角度稍微不太一样,提出了需关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一个核心的观点是当前如何看待金融供给侧改革,我认为一个重要切入点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我们谈到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时候,大家脑海当中想到的,往往是金融发展规划,需要货币金融运行怎么样平稳,资产规模怎么样增长?机构数量怎么样增大?
    
但是未来讨论金融供给侧改革我认为有两大转变,一个转变是从强调规模和数量转向强调功能和结构。第二个转变是更加进一步的下沉,强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当中,我们知道要想富先修路,金融发展、经济的改革也要落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上。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首先做一个解读,这个概念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之后,大家都有不同视角的解读,按照国际主流思路来说,实际上更准确的就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是特指一些确定的与支付清算体系相关的要素。在我们国家,有时候大家把法律、信用环境、反洗钱等等一些软性的要素,也都放到里面。
    
比如说当年伯克南就提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就是金融的管道,就是承载金融资源、交易、活动、运行的道路桥梁跟高速公路。
    
整个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对于经济活动是非常之重要的。如果说这一些道路、桥梁、高速公路建的比较有效,有助于促进金融活动效率,进而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说如果你修路、修桥出现问题,出现坍塌,出现工程质量,肯定就会使得风险进一步的分散,反过来会造成重大的问题;在2008年金融危机反思过程中,一直到2012年之前,大家把视野主要放在金融风险机构上,从2011—2012年,特别2012年之后,更多人开始把关注点放到后面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上。很多关注的朋友首先就考虑到,像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当中,风险传递的机制,就是我们关注的一点。总而言之,随着进入新世纪,支付清算的研究也伴随其实际重要性而不断提升。

过去这种长期忽略状况越来越改变了,大家越来越重视了。
   
现在全球对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如何建?如何既有效又安全?2012年提出来一些新的原则,简称PFMI。这些年已经成为全球推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软件,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他们关注的是系统重要性,那怎么判断就有模糊性。
    
比如说在我们国家,一些第三方支付企业当中,支付宝是不是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这个问题每个国家判断不一样,再比如跨境基础设施协调,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你修你的道路,你修你的桥梁,你跟另外一个省,另外一个经济体对接就有一个标准协调的问题,否则会出现不畅通。另外也有一些在省界,在道路边界,会不会出现风险传递,怎么样通过收费站进行隔离?这里面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重大的挑战。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举了一个案例,BIS的CPMI主导了这些规则的建立。后来出现了一些所谓豁免状况。什么是豁免?背后表达的是反思危机过程当中,2012年之后全球都在加快金融基础设施监管,管得越来越严。但是后来大家发现,金融基础设施仅管得严还不行还要满足效率。因此以美国为代表,又开始搞一些要豁免的思路。实际上某种意义上,我们现在跟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变革,稍有点步伐不一样。过去他们管得非常严,现在稍微有点放松,我们过去实际上政策还是比较宽松的。但是现在,应该说在整个整治过程中,强调国家主导过程当中,又往安全方面转未来可能要实现同一个步伐和节奏,同时更好地实现安全与效率,自主三者的平衡。
    
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前沿领域相对称,理论领域是支付经济学的兴起。我个人认为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学蓝海,简单举一个例子,美联储的一位官员,他也是经济学家赖克尔,他在货币经济学里发表的三篇论文,是支付经济学重要的奠基性文献,这些标志性文献发表之后,关于支付经济学的文献、数量快速增长,涵盖了大量的领域。
    
各国家的研究者来推动支付经济学研究的平台是央行举行的一些研讨会,欧央行、加拿大央行、美国波士顿联储等等举行了非常重要的研讨会,这些研讨会会议论文都可以在网上搜集到,里面有很多可思考的问题。
    
支付经济学研究框架从对象来看,以欧央行支付经济学研究小组分得比较清晰,无非是大额支付系统,零售支付系统跟证券结算系统。大额像央行的大额实时清算系统,零售像银行卡清算,证券涉及到证券的清算、结算。
    
这里面关注的点都不一样,但是它形成我们国家,在金融发展当中的多层次支撑体系指出清算:过去都在后台大家关注不够,现在慢慢到了前台,到了前台一是因为有些风险迸发出来了,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需要结合新技术,把原有的省内的土路,变成省级的快速路,变成全国的高速公路,变成海运、空运、航运,这里面带来一些重大的挑战。
    
大家可以看到,基础设施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多元化的因素,因此是跨界的,我们现在尤其关注货币经济学跟产业组织理论是支付经济学融入主流的比较重要的方向。除了刚才我说的理论分析之外,还有一些领域是可以利用支付清算的数据,做了数量分析,比如说我们看这样几个简单的图,基于银行卡支付的规模,你可以跟CPI、PPI,名义GDP、实体GDP进行拟合分析,通过历史上的拟合分析,有时候会发现,有一些非常吻合的轨迹,进而做一些预测。
    
再比如说不同机构,不同省分、区域之间,也可以分析他们的资金流向,这里面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
   
第三点,在实践跟理论的支撑下,现在支付的概念,已经在发生着变化。说到支付,老百姓想到是支付工具层面的东西,从业者想到的是工具之后的这些清算结算的组织、架构、设施,现在出现一个现象,支付以及支付背后的清算、结算这样一些环节,慢慢的从后台走向了中前台,在整个经济社会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有一个概念叫“全球复杂支付体系已经形成”,支付不仅仅是支付,它成为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大家特别关注的。
    
有一些图表,涉及到全球数据获取的滞后性,我们现在得到2014年底的数据,大家可以看到不同支付工具的特点,信用卡仍然是第一位的特点。区域结构也有一些特点。需要看到的是,金融市场最发达的北美地区,银行卡支付仍然在全球排名第一。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的亚太地区,银行卡支付在全球居于末位,这表明支付市场结构跟金融结构有不一致性,背后有什么样的理论内涵,这个是值得发掘。
    
应该说各个国家的支付工具,到支付工具背后的支撑体系发展情况是不一样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东风的关系。日常生活当中大家老听说移动支付,新兴的支付工具,似乎传统的卡支付迅速要被颠覆了。但是这里面你可以看到,未来传统的卡机支付仍然有比较新的生命力,同时在全球移动支付发展当中,你可以非常惊讶的发现,这两年银行又在获取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就像英国的银行业,近期做的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实际上使大家已经看到,银行不仅仅是传统的银行。比如说英国,经过监管部门经过多年讨论,完全基于手机APP的银行放了全牌照。有的银行还可以对外,使得他内部的数据,被第三方放贷组织所使用,所以在复杂支付体系当中,传统支付机构不是简单的退出,新兴的组织也不断的介入其中这样一个复杂的支付体系,未来不仅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会对整个金融体系、经济体系带来重大的冲击,这个是过去研究和关注的空白点。
    
正如刚才我说的要想富先修路一样,当未来整个道路公路标准改变之后,整个效率一定会发生变化,这一点我们一定要重视。
    
最后是金融科技冲击向基础设施下沉,这个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更关注金融中前台、金融、融资。我们知道金融教科书里面,金融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支付清算,也就是基础设施。全球来看一般都是是在中后端下沉,金融科技一个可以做到小而美得中前台服务补充,另外是往金融基础设施后台下沉。我这里举了个工作论文,大家可以看一下,美联储在去年12月份发布的一个“分布式技术在支付结算当中的应用”。分布式技术当然大家关注,就像区块链这样一些东西,它本身对传统的基础设施是一个挑战,他不需要政府来建,是依靠智能协议机制自发建的,这有助于部分解决效率问题,也有风险。为什么美联储和各种各样的机构要关注这些东西?因为这套去中心化的模式对他有挑战,他面临这种挑战,他要试图收编这些造反派,希望在去中心化的模块当中,发挥中心化的作用。
    
所以在支付清算体系当中,运用分布式机制,他们要解决什么?

降低复杂性、降低成本、提高透明度等等。总而言之,对金融科技未来发展创新的代表,我觉得更多关注金融中后台,关注技术对于金融基础设施带来的变化,有可能在未来中国的金融供给侧改革,乃至中国在全球的金融竞争当中,发挥重大的作用,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上是我的简单分析,请大家多批评,谢谢!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