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讨 >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姚余栋:何处寻找中国经济新动能
发布时间:2017-01-09 17:00:43作者:姚余栋来源:浏览:打印
\
 
2017年1月7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在深圳举办以“新供给 新经济 新动能”为主题的2017年年会,特邀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多位知名专家,为2017年如何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把脉献策。会议由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协办。
 
以下为演讲实录:
 
姚余栋:
    
尊敬的洪理事长、周健男副理事长,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们,我想跟大家汇报的是“何处寻找中国经济新动能”。
    
我们用排除法寻找一下新动能,创新很重要,但是中国人均GDP是1万美元,什么时候能把创新作为很大的动能?这可能还需要20年,需要持续不断的长期投入,这不是立刻能见效的。
    
那么如何创新?比如说新经济,新经济占了5%,不到10%的经济总量。但是也不行,中国经济这么大体量10万亿美元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新,但是量不够,长期的产业发展,需要20、30年才能够新旧动能逐渐转换,有一时找不到。
    
还有什么新?世界贸易。世界贸易0增长,全球经济新瓶颈时代,能达到3%就不错了,即使美国经济恢复也拉动不了世界经济。
    
世界贸易不行,新经济还小,等不到熟的那一天。然后我们的创新还有待时日,那么靠什么?所以要靠国家中心城市战略,我反复在同一场合跟大家汇报的,打造“八个一线”。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制定的非常好,也是新供给很多成员发挥了很多作用。这个规划强调了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作用。
    
我们现在城市规划有“五龙治水”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有一个规划,国土资源部有一个统一指标,住建部有一个城乡规划,交通为有交通规划,环保部还有环保规划。习总书记在2013年城镇工作会议上指出,一定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所以2014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几部委,推出多规格试点。
    
试点主要是在哪里?28个县级市,试点也是有明显成效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到,我们的历史机遇期,城镇化在中国已经走到中后期,再到2035年我们进入超老龄社会,我们没有那么多人进入城市。我们如果试点集中在县级,市级再试点五年,等到扩大到中心城市的时候,可能就结束了,城镇化尾声了,来不及了。所以国家新型城镇化非常好,认同了住建部2015年提出国家中心城市概念,以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结合小城镇,这个是不矛盾的。
    
现有28个县级市的基础上,升格为国家中心城市,让多规合一首先在城市里试点,我觉得这个是可能做到的。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轮廓已经非常清晰,要综合利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而且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形成互通互联。这是是一定要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连成网络,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落实人口的挂钩,实施人口流动和分配指标。所以这个意义很大,为什么?我们以前用地指标怎么做的?就是按以前过去说你这个城市,以前用地100万亩,明年133万亩,他不管你过剩不过剩,库存已经大么多了,就别再批了。国家也让农民工进城,但是很多城市不积极,为什么不积极?就是没有你挂钩,你引入城市我给你土地,你更多的农民工进城,然后我给你土地指标,没有进城的你少给他指标,我们国家耕地还是少的,我们是人多地少的国情。谁能有本事引入新的市民,无论是新的大学生、新的农民工,就给你指标,我认为这个是非常深远的,土地人口流失的地方,或者没有引入的就少给,这一点来说,中央工作会议说得非常深远,改变我们过去长期的格局,长期格局是这边拼命要地那边人口流失,交通也没有那么好,所以各个城市都是大而全的。
    
我们国家有9个城市已经人口超千万,而全世界超大城市已经有36个人口超千万,你挡不住全球超千万的城市。包括卡拉奇、墨西哥都在超千万。
 
众所周知,胡焕庸线大致划分了我国的人口分布,但是胡焕庸线忽略了一个问题,当喜马拉雅山太平洋暖风吹到山上,有降雨季节,所以成都和重庆平原是淡水非常充沛的,相当于美国的西海岸,虽然没有海洋。所以这个胡焕庸线上是不完全符合国情的,因为这个平原是非常好的,是可以做很好城市的,因为他淡水资源非常丰富,要打破胡焕庸线。现在北上广深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右边,不完全符合中国历史国情,也很难有利于中国长期区域均衡比较。
 
我们模拟一下城镇化,如果我们现在四个一线,北上广深,每个层级8000万人,第二层级也是8000万,这样整个排下来八级城市,就是1020座城镇,容纳6.4亿人,占比也不是很高的。所以4个一线城市是不够的,不能满足中国城镇化需求,至少我们要有70%左右的人口在城市,也是我们的动能所在。所以一定是8个,8个就是第一层级容纳1.6亿人以后,下面就好办了,这是把国家中心城市设定好以后,下面自动生成,这样我们整个会有9.6亿人,容纳70%。确定首位城市以后,他就能把城镇化带动起来。
    
以前忽略了机制,不知道谁带谁,一定是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带动小城镇,不是反之,这个动力在这里。大家看美国的城镇化,他的大城市在100万以上人口,战后26%,一直到54%,越来越集中,向大城市集中,这是挡不住的趋势。
 
我们以前城镇化的选择,要么大城镇,要么小城镇,来回摇摆不定。总不定就把时间耽误了,我觉得大城市,忽略了泡沫风险,这种事往往可以避免。供地也不是解决办法,所以要防办法,要扩大单体一线,或者今天我们用国家官方术语来说,国家中心城市战略,要有八个,至少是八个一线,八个比四个好,这样至少能分担一线城市系统风险。
 
日本经济学家预测,在2030年全球大的城市中,前15位中国占了9位,很惊人的是预测苏州的经济总量会比东京大,佛山都排进去了。以我们不能忽略自己,到何处找新动能?自己的长板没发挥,找短板了,或者未来的长板还在努力打造,远水不解近渴,人家预测全球大城市预测,苏州都超越东京,佛山都上来了,为什么不抓住这个中心城市战略?
    
所以我们说,一味大和小都不完全正确,大要可控的大,因为太大了,泡沫防不住,一旦崩了,银行体系打坏了,我们20几年爬不起来。另外也要限制人口,这个是不得以之举,但是不够只能增多一线城市,一线多造几个,2000万以上。城市利用率就好,而且容积率和城镇化可以达到80%。
   
 所以要重塑中国新动能,发现自己真正长板,不要犹犹豫豫找错了地方,或者找得太远。我们城镇化中后期,已经开始了城镇化分化,要承认这个事实,不是全部的城镇化,已经有这么多一线特大城市,一线二线都已经不一样了,这个时候落实国家这个概念,这个政策,多规合一,把中心城市做好。同时把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和特色的小镇基础设施做好,城市交通做好,中心城市更大的经济关系权,给他更多权利。就像当年打造深圳特区是一样的,迅速崛起,通过辐射,才能建成都市圈、经济圈,光说都市圈没用,怎么建?一定是先从国家中心城市建起,然后把整个规划起来,再到中小城市,再到特色小镇,所以这是我想跟大家报告的何处寻找新动能,打造、实施国家中心城市战略,谢谢大家!

杨燕青:非常感谢姚首席,你讲八个中心城市,除了北上广深,另外四个是哪四个?
   
姚余栋:国务院也批了一些中心城市,所以还是希望市场有所竞争,补充吸纳人口,结合国家中心城市战略。顶层的设计和市场的竞争,还有城市自己努力结合在一起。
   
杨燕青:你心目中的最有可能的5、6个是哪些?
   
姚余栋:不能说那么多,我觉得比较有希望进期的一个是杭州一个是成都,国家也批准了中心城市,还有别的可以努力。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