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讨 >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汪义达: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0-11-10 16:19:59作者:汪义达来源:浏览:打印
\
汪义达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各位专家、嘉宾,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我今天主要从三个方面就当前经济形势谈谈初步认识和思考。

一、关于当前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一)国内经济运行逐季好转
从国内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年初到现在,可以用比较形象的说法来表述,呈“V”型,即一季度是负增长,二季度增长不高,三季度已增长到4.9%。整个三季度增长0.7%,经济复苏的态势是很明显的。

(二)202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萎缩态势
国外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需求指标降幅略有收窄,但全年经济衰退是大概率事件。IMF、OECD、世界银行分别做了预测,全球经济将萎缩4.4%、4.5%、5.2%。

(三)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全球疫情变化仍是最大不确定因素。特别要关注全球疫情引发的国家间冲突和不信任,将严重制约国家间制度性的合作。疫情也使全球经济格局呈现区域化属性加强、全球化属性减弱态势,表现为贸易协定由全球化向区域化转变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向严格审查监管转变。另外,全球疫情加速美国等国家经济“内卷化”。供应链可能呈现出短链条、本地化、近岸采购的趋势。由于疫情的影响,使得一些原来遇到的变化和趋势加快了。

2.世界经济整体复苏艰难。加上美对我打压阻遏持续升级,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持续增加。对此要予以关注。

3.居民就业增收矛盾比较突出。今年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出现同比少增。

4.国内需求依然不足。居民消费能力仍显不足,投资持续增长面临一些困难,外贸进出口增长也存在不稳定性。

5.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仍有些困难。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问题依然比较严峻。

总体上看,尽管疫情带来的冲击大,但没有伤及我国经济的筋骨和生产力的根本。我国多年积累的产业体系完整,基础设施条件完好,市场规模优势明显,人力资源优势突出,尤其是转型升级趋势确立,新动能发展壮大,在此次疫情冲击下逆势成长,我国经济具备内在向上的基础和条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并把这一优势同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预计未来我国经济将继续呈复苏的态势。

二、关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一)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背景
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要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快速发展崛起已在深刻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同时,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必须扭住扩大内需战略这一基点,满足国内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这也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劳动力等旧的比较优势逐步减弱、市场规模等新的比较优势逐步增强背景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深入参与全球化的新阶段。当前,全球呈现以德法为中心的欧洲市场、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市场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市场三足鼎立局面。“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全球力量对比格局变化的结果,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是我国已具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诸多有利条件。经济更富活力、韧性,对外吸附力更强,成为全球商品、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等。

(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
一是以内循环为核心的消费主线。以往我国经济增长较大程度上依赖出口、基建和房地产等投资。当前正在逐步转向以消费为主的新增长模式。而内循环为核心,就是要通过改革让居民既有消费能力又有消费意愿;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改善居民消费环境,提升商品的品质和服务供给,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消费意愿,多管齐下挖掘居民的消费潜力,成为现实消费。

二是以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内部来看, “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要转为“内涵型”发展模式。从外部来看,中美摩擦、产业转移等问题,也需要加强自身科技能力建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三是以绿色发展促进生产方式转变。绿色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在于能源和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以及储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例如用氢能、电池等技术来存储间歇式能源,以及发挥互联网技术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三)大力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要按照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查找短板不足,找准工作着力点。

1.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激发内需动力。稳定和扩大消费,实施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与供应链持续升级,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打造“世界工厂+世界市场”的新定位。打造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新型产业链体系。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致力于新兴产业的提前布局和率先突破。

3.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导经济转型升级。无论从政策还是从经济、金融、社会共识等方面,支持和推动更大力度自主创新成为打造发展新优势的必选项,进而打造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动力系统。

4.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通过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关于宏观经济政策作用问题
为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应对国际经济环境新变化,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研究拓展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空间。

(一)发挥好财政政策作用
今年实施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成效明显,其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是发出一个“信号”,做好四个“对冲”。

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明确发出积极信号。将财政赤字率从上年2.8%提高至3.6%以上,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

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安排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在继续执行上年出台的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政策的同时,强化阶段性政策,出台实施支持疫情防控保供和复工复产的税费政策并延长执行期限等。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冲基层“三保”压力。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12.8%,支持地方尤其是困难地区正常运转。

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对冲疫情减收影响。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和重点领域支出。

(二)发挥好货币政策作用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政策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

进一步注重从金融供给侧发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金融监管规则,增强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

完善内部考核机制,引导鼓励商业银行增强放贷意愿和效率;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让利,降低贷款综合成本。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贷款可获得性。

完善信息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好市场信用环境,强化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谢谢大家!


(此为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2020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