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活动

陈龙:网络消费贡献GDP增长达2% 三四线城市发展更快
发布时间:2016-05-27 14:45:58作者:陈龙来源:浏览:打印
5月21日,新供给经济转型与消费升级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蚂蚁金服主办。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解读了“新供给-蚂蚁网络消费指数”,数据显示,2015年网络消费对中国GDP的增长贡献达两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是29.1%,对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为43.6%,过去5年网络消费规模惊人扩张了12倍,目前的增长速度尽管有所下降,仍然达到30%以上。
 
陈龙指出,网络消费发展迅猛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亮点,有些甚至突破了惯性思维,比如网购发展最快的地方并非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发展更强劲,青海玉树、西藏阿里等偏远地区发展最快。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龙: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经济学家,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刚才那段视频讲的很好,已经把我们的初衷讲的很好了。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今天,经济学家最近热议的一个词叫“新供给的改革”、“供给侧的改革”,供给侧的改革是旨在释放改革的红利,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增加聪明有效的供给。这种有效的供给只有借助消费的引导,消费的升级和消费的趋势才可能会成为有源头的活水。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匹配,消费和生产的有效链接将助力中国经济成功转型,更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次华夏新供给研究院和蚂蚁金服一起希望以中国经济的转型为背景,以促进消费升级为目标,以居民网络消费指数为切入点,介绍和分析中国居民网络消费的现状、特点和动因,这是我们做这个指数的初衷。
 
中国消费还有很大的空间,这是我们的共识,大家看一下所有经济的大国里,中国的消费占经济的体量相对来说是最低的。不但相对其他国家是最低的,而且过去十几年中我们消费占GDP的体量其实也很低。所以,中国消费的提升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这样一个指数的发布,从宏观的角度,我们的经济学家非常关心的是我们中国的经济想从投资拉动转变成消费拉动,这是怎么发生的,我们怎么才能通过推动中国消费的升级,产业的升级转型,如何发现消费的亮点,引导消费的升级,这是宏观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特别关心的目标。从中观的角度我们也希望识别和引领消费领先的行业,推动企业优化行业的发展和布局,我们也希望帮助我们的地方政府优化他们的政策环境,推动普惠,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微观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识别、分析,区别不同人群,定位他们的消费趋势帮助我们的企业,帮助我们的消费者明白中国今天消费的现状、趋势和未来。
   
在指数的编制上我们也希望能够从各个角度,首先从整个网络消费增长总体的角度,从消费水平的角度,所谓消费的水平就是人均消费的角度,不只是总量的增加,而且是人均消费的趋势,以及它的行业的指数,消费的升级,不同的产品之间的指数,跨越地区,跨越人群,我们希望把这些结合在一起,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框架性的对现在消费的解读。
    
看一些有趣的点,总体来说,消费指数的发布,内容还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我挑一些还是比较有意思的点,顺着刚才贾康院长说的往后再讲一讲。
    
从网络消费整体规模来分析,我们看到在过去五年中我们网商规模扩张12倍,月均增长4%。整体的速度是扩张了12倍,非常快的飙升的体量,而且它不但是总体的体量跑得很快。蓝线和黄线是社会整体消费的增长速度。虽然网络消费的增长速度已经从原来100%、80%的增长速度往下走,现在仍然有百分之三十几、百分之四十的涨幅,是整体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网络消费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亮点。这是整体规模上的体现。
    
从人均消费的水平,过去五年中网消的人均消费指数增长了27%。这个速度大家可能觉得不是很高,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做网络消费,所以,实际上人均消费的平均来说是在下降的,要把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刚才是整体规模大幅度的上升,现在是人均来说,因为它更有普惠的性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消费,整体涨的不快是不意外的,把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的消费还是有一个百分之几十的增量。
    
刚才讲的是整个网络消费的增长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它对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怎么样的呢?以2015年为例,中国现在的网络消费2015年对中国GDP的增长贡献点是两个百分点,它对GDP整个贡献率是29.1%,对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为43.6%。
    
刚才讲了网络消费整体增长的状态,下面看它的时效性。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消费指数如果跟现在大家比较接受,比较流行的PMI指数做对比,网络消费指数和跟PMI相关的,之后的四期跟PMI指数相关性是最高的,有一部分所谓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包含的一部分信息是领先PMI指数三到四个月,它跟当期PMI的关系是没那么高的,从时效性的角度来说网络消费业非常有特点。
    
刚才讲的整体的增长和时效性,看一下不同消费的品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会发现居民的网络消费正在由实物型向服务型的转化。我们可以看到服务型的黄线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实物型的增长,在过去五年中,我们服务型的网消规模指数扩展了70倍,而实物性只增加了不到十倍。如果我们从人均的消费指数来看,我们可以看到黄线也是超越了实物型,实际上在整个期间,实物型人均消费是在下降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消费升级的明显的趋势。
    
由于增长速度不一样,服务型的交易占比是在上升的,相对来说,实物型的消费在下降,享受型的消费是在越来越上升的趋势,所以,消费升级的趋势可以非常清楚的展现出来。
    
刚才讲的不同产品的品类,不同的地域,三四线的网络消费人群在逐年增加。无论是存量用户的人群,他们占的比例从2011年49%到2015年到了56%,增量的比例从54%到了百分之六十几。所以,三四线人群增量是更快的。贾康院长也提到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趋势,我们可能觉得网络消费一想起来会想到最一线的城市,其实增长最快的是玉树、阿里这样一些很边远的地方。原来消费触达的能力太弱了,现在因为有了技术的力量,他们反而增长是最快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在三四线,以及很偏远的地方,他们网络消费的增长反而是最快的,排在全国最前面,网消提升了普惠的价值。
    
如果我们把网络消费的产品和地域结合起来,我们还会发现北京、上海和江苏他们是跑得最快的,他们是享乐型的消费明显的超过了生存型和发展型,我们还发现享受型前几年确实在信息更发达的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更强。
   
 
刚才讲的是地域上的一些差异,我们再来看一下行业之间的差异。我们看红的区域代表的是最热度的,就是网消跑得最快的行业。跑得最快的显然是服务型的消费,红的是有餐饮、航旅、教育、文化娱乐这样的一些服务型的消费,他们这些行业是跑的最热的,他们在快速的崛起。
    
线上和线下做一个对比,我们可能会担心线上的消费可能以线下的消费为代价。实际上的发展趋势,线下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线上的速度。从我们的理解来说是这样的,因为有网购大大推动了大家对网络消费的认知,由于现在的认知,以及移动互联的普及,线下很多的地方也在用这样的移动工具。餐饮很多行业在做这样的消费,线下各个方面,实际上网上和线下是一个互相带动的趋势,整体的方向是一致的,而且线下现在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线上消费的增长速度。这是这次发现的一个很有趣的亮点。
    
移动支付和PC端的对比,移动支付从整体网消的规模远远超过移动端的规模,超过PC端的规模,PC端的规模在过去几年是停滞,甚至是下行的。移动端从2013年一飞冲天,跑得越来越快,我们都感觉到移动支付对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左边是整体的消费,右边是人均的消费,现在人均的消费移动端也超过了PC端的水平。
    
下面看一下男女的对比,一般觉得女性是消费的主力,男的笨笨的,这个图告诉我们其实也不是那么回事儿。首先,男生网络消费稍稍低于女生,确实有这么个差异。但他们品类上是不太一样的,蓝色的柱子是生存型的消费,女生在人类生存的方面扮演着一个更重要的位置。家里的妈妈其实是更重要的,他们生存型的消费超过了男生。但是我们享乐型的消费男生是毫不逊色的,超过了女生,其实是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差异。
    
具体来说看一下汽车这个行业。男性是消费的主力,远远超过了女生,这是男女之间的对比。从年龄上来说也可以做一个对比,汽车消费的主力男性是26-30岁之间,他们大概是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一定的钱,对汽车感兴趣。所以,他们是最重要的一个主力。其次30岁,35岁,从20岁到25岁之间,大概是20出头到三十几岁之间,这是汽车消费的主力,而且主要是男性。
    
地区之间的对比,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消费的水平确实是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到四线城市。收入更高,网络更发达,它的消费的水平更高的。但是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你会发现如果我们看到各个不同的地方根据网络基础设施普及的程度,确实是网络基础设施更发达的地方,它的网络消费也更发达。和在三四线城市边远的地方,网络消费跑得更快结合起来,如果我们真想推动普惠,想让边远三四线的地方发展更快,我们可能需要在基础设施的加强上大力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消费的抓手。
    
刚才讲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判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今天,中国的网络消费有一个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已经成为中国今天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在中国GDP贡献率里占了30%的比重。所以,它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消费正在推动中国的居民消费升级,从生存型的向发展型的,向享乐型的消费升级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行业之间他们网络消费增长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对我们的投资,对我们的布局,对我们地方的政策都是有一定的参照意义。我们可以从我们地区之间的指数,看到一些不同地区的消费结构的变化,增长速度的不同。我们希望这能够帮助我们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能够推动他们的供给侧改革的构思,能推动中国整个普惠价值,以及整个经济增长的发展。
    
刚才讲的是整体的,以及地方人群之间的差异,企业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年龄、性别的差别更精准定位服务对象,优化投资。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行业的增长速度,帮助我们企业捕捉商机。我们希望网络消费也有助于中央政府把握促进消费政策的着力点,这是整体来说。我们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来说,看到整体的这样一个指数,还是非常激动的。我原来做了好多年学者,后来到企业里,这里有很多学者跟我都有这样的共识,我们觉得其实做宏观的人不知道消费的微观基础。在今天这个时代,由于大数据的力量,让我们能非常生动的,而且非常及时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框架性的整体的跨越人群,跨越地区,跨越行业的整体的描述。我们希望对今天中国供给侧的改革有所贡献。谢谢大家。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