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供给2049战略圆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讨 > 新供给2049战略圆桌

丁爽:中国的宏观政策框架 强化自动调整 避免频繁刺激
发布时间:2015-01-20 17:56:15作者:经济学研究院来源:经济学研究院浏览:打印
  本文是2014年6月14日在京召开的【新供给2049战略圆桌】第1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经济学解释”研讨会主题演讲之一。演讲者是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学家丁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所供职单位无关。
  
  我国政府把改革作为今年最重要一项工作,同时采用底线思维(经济增长不能落到底线之下),这当中需要处理好改革和稳增长的关系。因为中国的经济在年初以来出现了下滑,最近市场上对于稳增长的争议比较多,有些观点觉得不应该刺激,有些观点觉得到了刺激的时候。政府总的观点应该是保持定力,有所作为,即不推出大规模的刺激措施,同时进行定向调控,精准发力。
  
  但实际上定向调控并不容易。要决定支持的方向,确定哪些行业或者产业是应该支持的。要决定调控的力度应该有多大以及定向调控的时机,是及早推出还是等看了数据以后再推出,这些都是有一定难度。政府一方面要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宏观经济框架当中应引入一些自动调整的功能,这样就可以避免每次都由政府来决定做什么,什么时候做。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框架当中已经具备了一些这样的因素,今后可以进一步强化自动调整的功能。在2014年之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强调的是硬性的收入目标和赤字目标,这种财政体制实际上会助长经济的波动,比较简单的一个解释就是在经济过热的时候,税务部门往往会为了避免税收超标,少征税或者推迟征税,这实际上是一个减税措施,相当于政策宽松。也就是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实行宽松的政策。而在经济萧条的时候,税务部门又会收过头税或提前征税,因而变成了政策的紧缩。这些做法实际上形成了一个顺周期的政策框架。
  
  2014年预算中可以看到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为财政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做了一个很好的准备。预算收入从约束性转向了预期性,不再是一个硬性的指标。同时硬化支出预算约束,并引进一个跨年度的预算平衡机制。简单地说,经济萧条的时候,允许歉收,只要依法征税,税收收入低于目标也不会追究,这种做法会增加赤字。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会出现超收,赤字减少,财政有所紧缩,这实际上发挥了财政政策的逆周期的作用。
  
  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也隐含着这种自动调节的功能。货币政策正从量化的政策框架转向以价格为基础的政策框架,但不能完全否定以前数量型的货币政策框架。以价格基础的政策框架以广义货币M2作为中介目标,不能短时间实现。近年来M2的增长目标一般高于GDP和CPI的目标之和2—3个百分点。在经济下行的时候,M2目标不变,但名义GDP因为实际GDP下滑,如果产出缺口存在,通货膨胀也会被拉低,这样M2货币增长跟名义GDP增长的差额就自然上升。货币的供应对实体经济活动来说会显得比较充裕,利率会趋于下降,货币条件自动放宽。
  
  观察历史数据可以发现,在M2增长和名义GDP增长的差额比较高时,名义利率就会出现下滑,货币条件相对比较宽松。所以,频繁使用刺激政策会加剧经济的波动。以中国为例,要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就需要调整预算,调整预算要人大的批准,这样很容易错过时机。货币信贷政策如果要人为调整,一般均有一个预计半年或九个月的滞后效应,这样就会出现政策放松后的效应在半年后才显现,而那时经济可能本来已经上行,人为的政策调整反而加剧了经济的波动。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下行,一季度名义GDP的增长只有7.9%,假设因为经济增加只有7%(今年的目标是8%),使财政的收入没有达到目标,收入就会少1200亿元,赤字就会自动增加1200亿元,如果支出还是按照预算进行,就相当于GDP 0.2%的小幅度的刺激,如果经济下滑的幅度更大,支撑就会更大。另外,5月份M2的增长是13.4%,,与一季度的名义GDP增长8%的差额达到5%以上,货币信贷条件有所放松,而且这个放松在前面几个月已经发生。此时,应该减少进一步的刺激,因为进一步的刺激很可能造成更大的波动。
  
  宏观政策调整应该更多地强调预见性。我们熟悉的李克强指数是根据发电量、贷款、货物运输编制的,是一个同步指数,显示当前经济的一个走势,政策不应该只是按照该指数,即只按当前的情况制定,否则,很可能政策出台时有利时机已过。另一个指数是信贷条件指数,由花旗编制。因为中国的经济跟信贷的状况相关性很大,信贷又有6个月的滞后,所以,通过判断当前的信贷条件对今后的GDP增长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信贷条件在今年年初以来就已经有所改善,现在尾端处于一个稳定的状况,年初以来的定向措施可能会进一步改善信贷的条件。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预计,经济在下半年会出现一个转折。同时,外需也在增强,存在着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的下行风险和国外的外需增强的上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推出全面刺激的措施要非常慎重。
  
  应强化宏观框架的自动调整功能,而不是每一次都要政府出手进行调整。要减少征税的随意性,不仅在收入方面逆周期,在支出方面也可以强化诸如失业福利的支出,在经济衰退的时候此类支出可以自动的增加。另外,应制定一个中期的预算,某一年的赤字可能超过了预算,但是通过一个中期预算让它在中期能重新实现平衡。货币政策方面,要合理制定M2的增长目标。更好的方法可能是实行一个区间,让这个目标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衰退的时候这个目标可以自动的上调一个百分点。通过这种自动的机制就可以极早的对经济进行调整。同时,对经济增长合理区间的理解可以更开放,经济本身是有一定波动的,应该允许这样的波动来让经济实现一定的调整。宏观政策要做的是防止大起大落。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