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供给金融圆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讨 > 新供给金融圆桌

金海年: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走向的新四化趋势
发布时间:2015-04-22 12:36:02作者: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来源:浏览:打印
金海年:感谢洪董事长和贾院长,我现在是诺亚的首席研究官,哈博士提到了财富管理,深刻的感受到现在财富管理的资金转换的变化,前一段时间中国高净值的投资者都把资金放在房地产行业,随着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慢慢的疯狂地转移到股票市场,就像刚才任首席提到的改革牛吸引力非常大。前天我们到中原地区做了一个调研,到一家上市制造业公司,整个经营情况非常不错,他们实体经济的资本回报率达到26%以上,想知道能不能找到个投资机会,他们有大笔资金,想要投到二级市场。这个案例使我们感觉到资金转换一个大的趋势。今天我是从新供给成员的观点来看整个中国经济的一个走势。

世界上最近一段时间整个经济还是向好的发展的,但是有一个跟以前不太一样的趋势,发达经济体逐渐在回升,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速度反而在下降。几个有代表性的经济体分化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是美国经济的复苏导致了美元的强劲,美元的强劲有利有弊,一个是美元的强劲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涌入美国,回归美元。同时,美元强劲也为他带来更高的发展资金成本。我们新常态整个增速是趋缓的,我今天主要讲新常态情况下它体现了四种新的变化趋势,不仅是停留在统计数据表面。我们看到,欧洲现在在缓慢恢复,德国、英国不同的区域市场呈现一个分化的走势,像希腊最近仍然危机概率很强,日本一直处再一个长期低迷的状态。所以,我们从基金的角度来讲,我们投资人也比较少的进入到日本的市场。这是美、欧、日经济走势,美国还处于上方,欧洲的波动比较大,主要是因为欧盟不同的经济体还是分化比较严重的。

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几个主要观点,从数字上来看,经济增长的速度已经降到7%,回落的速度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我的观点是不去质疑这7%是否真实,在7%的情况下,我们会看到很多跟制造业相关的指数并不支撑这个7%,但是我们会看到实际上正好经济结构转型效果的一个体现。另外,我们更多的不要把眼光只局限在GDP上,我们要看到GNP,中国很多企业包括个人都开始增加在海外的投资,在日本方面也是如此,日本的GDP看起来并不是很好,但是日本的一些跨国企业的布局在海外,在海外的资产用GDP就不能完全的衡量。

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中国的股票市场为什么跟中国的经济没有太明显的关联度?这一轮很明显是一个对改革的预期,并不是改革造成的,而是对改革的预期造成的,很多的预期现在还没有落地,如果这个改革能如期推出,跟他的期望差异不大的话,这一轮牛市就能维持下去,如果有一个比较大的心理落差的话,可能这种牛市就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形式。物价一直处于一个低位,也为我们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大的调节空间。进出口情况,1、2月份有比较大的下滑,3月份还是有一定的回升,我们看到从波罗的海指数的情况看,去年11月份到现在是连续下降,外需进一步减弱,迫使整个经济结构从外需进一步的向内需回归。同时,财政政策重点还是放在地方债的改革上,但是有一个新的情况,现在整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中国最高的领导层,一直到普通百姓都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趋势我们会看到上一次全民创业的阶段出现在80年代或者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一阵全民下海,很明显这一轮的高潮我感觉这个热情比上次还要强烈,事实上它支撑了更多的就业。有一个分析,如果注册了一千万家企业,即使每个企业只有两个人的话,意味着增加了两千万个就业机会,同时也迫使要创业要创新,必须依赖多层次的资本体系,我非常认同姚司长带队研究众筹作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后的第五层,将来建立一个真正的多层次的资本体系。上午跟黄院长交流,面向多层次资本体系,不但要解决不同规模企业融资的需求的问题,从小微企业到中型企业,一直到大型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也需要满足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从初创期到发展期,到成熟,甚至到扩张转型的时期都有不同的融资需要,也是从债券类融资到股权类融资都包括,有一些中小企业将来可能会成长为未来的阿里、京东这种大型企业,更多的中小企业就一直是中小企业,我们去欧洲考察,很多的百年,甚至两百多年的一直保持一个很小规模的企业,这种可能更能支撑我们十几亿人口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我们不可能有几十万家阿里,但是我们可能有几千万家中小企业。

另外,我们会感觉房地产大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就是转型的一个很重要的迹象,我们看到第三产业比重在逐渐加强。所以,看到很多的工业指数,用电、用水、货运的指数在下降,但是经济为什么还能保持7%呢?因为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了,第三产业意味着更少的能耗,更绿色、更环保,意味着劳动者的收入比第二产业更高,意味着解决上次姚所长提出的机器人时代,人才不会被机器抢掉工作,第三产业就是这样一个未来的希望,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最有效的路径。同时,我们人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2010年开始,我们劳动力人口,这是15-64岁之间的适合劳动的人口开始逐年下降。从统计局的数据来讲,我们连续三年劳动力人口下降,每年下降200万到300万作这也是为我们未来的经济增长,进一步的增长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意味着我们必须转型,必须从原来的人口红利向新的红利去转型。

我们看到几个要素,劳动力的要素、资本要素,能够支撑经济的发展,社会融资总规模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事实上来讲,社会融资总规模从去年年底也是在上升的,2月份有个下降,可能是因为春节的一个原因,这是一个增量,一个绝对值,不是一个同比。所以,春节期间有一个下降,但是这后面还是有很好的上升。

我想提的,为什么股票市场跟中国的经济现在关联度不大,我们看到社会融资总规模它的增量,每个月都达到上万亿,甚至几万亿这样一个规模,股票市场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只占到2%-4%左右,非常非常的低,股票市场应该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投资的功能,一个是融资的功能,金融市场最基本的一个规则,如果它只起到一个投资的功能,没有起到融资的功能,那它自然就跟经济增长没有什么关系,如果这个改革我们不能把它两条腿缺一条腿的瘸子现象改变,大家对改革的预期就会落空。如何让这些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能够让投资人享受到这样的红利,而不只是把挣钱总是放在未来的预期上,这个我认为是未来股票市场最期待的一个方向。同时,哈博士提到投资对GDP的贡献拉动效应在逐步降低,之前还是比较一致的,但是从2009年,2010年以后,很明显投资对于GDP的作用在逐渐的分化。人民币的双向波动为我们经济带来了很多的挑战。

下面是对这些经济数据背后的分析,我认为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呈现一个新四化的趋势,一个是结构优化,它是由三个根本性的因素造成的,一个是我们居民收入的增长,由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导致了消费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更多的放在衣食住行一些基本需要,现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们从吃饱穿暖已经向吃得更好,穿的更好,玩的更好发展,这些也会体现在我们对奢侈品,对高品质消费的变化。所以,现在我们缺的不是需求,缺的是供给。为什么非常喜欢新供给这个平台?所有的经济瓶颈都是在供给上,中国的需求一点都不缺,如果你供给不足的话,中国人就会跑到欧洲买奢侈品,就会跑到日本买马桶盖,这个需求是存在的,就看中国的供给能不能有这样的一个保障。第二个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因素就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约束,现在雾霾也好,水的污染、土壤的污染,以及能源的有限性,包括水资源的有限性都决定我们经济不能再像原来粗放式增长,今年第一季度下降的趋势和用电、货运、制造的指数在偏离,意味着更好的解决能源有限和环境的办法,更多的第三产业对资源消耗是非常非常少的,每万元GDP能耗的值就会大力下降,辅之我们对第二产业能源有效性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加强。第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的进步,包括互联网技术,包括生物技术,还有我们一些智能技术的进步。后面有一个简单的阐释。

第二个变化就是城镇化,我们2014年根据统计的数字城镇化率达到55%,正好处于30%-70%加速发展的阶段,带来三个方面的机会。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的加快和房地产需求的增长。更本质的城镇化的核心是人,是人的职业的转移,一个人可以从农村跑到城市,是因为他找到工作,他需要工作。所以,必须要围绕职业的转化,还是从供给的角度,如果你把人看成一个消费者,他就是一个消耗资源的个体,如果看成供给者,他就是生产者,包括城镇化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就是因为生产者他会创造税收。一方面,他在企业里创造的税收更多,这是一个城镇化的重要趋势。另一方面是一个老龄化的趋势,老龄化并不是只意味着老人,而是带来两极消费,除了老人的消费还有未成年人的消费,因为未成年人资源更加稀缺。所以,大家对下一代更加重视,更舍得投入。

第三是全球化的趋势,贸易的全球化已经向产业全球化、资源配置全球化、资本和人民币的全球化开始进行转移。刚才提到结构的优化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消费的升级,需要我们供给的加强,我们供给质的变化更加丰富。同时,资源有限和生态约束为绿色产业和新能源技术带来非常大的亮点,这都是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所在,科技的进步包括物联网、信息化、新工业和知识创新的服务业。同时需要我们在制度上提供供给,真正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靠资本、市场和体系、制度的供给来实现的。同时,城镇化中房地产市场进入到分化的时代,第一分化就是业态的分化,我们会发现住宅的市场和写字楼,和商业不同的用途会产生非常大的一个不同的变化。同时,主体的分化,原来盖个房子就能赚钱,现在要靠万达盖综合性的商场,有的要盖养老社区,有的更时髦的盖一些专门面向90后特殊的社区化住宅,城市也在进行分化,前两天很多帖子说东三省的劳动力全面在输出,每年流出300万,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人口进入到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房地产的需求也会呈现不同的变化,这是横向。还有一个纵向的,随着我们中国人口可能会在2025-2030年左右达到一个极值,那个时候我们城镇化率也会慢慢的达到高值。所以,那时候我们即使一二线城市的绝对人口也会开始下降,这种情况下导致的房地产市场会发生剧烈的趋势性的变化。同时在城区也会发生分化,一个城市内部,核心区和郊区,以及新的开发区都会发生不同形式,完全不同方向的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新旧发生了分化,新房逐渐的交易量会被二手房的交易替代,这个也会呈现出市场不同的特点。第六个分化,市场供给和政府保障体系的分化慢慢的清晰,哪些由市场来供给的商品房,哪些由政府保障的有补贴性质的福利的供给,慢慢的也会在成型。同时,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土地制度改革,还有更重要的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也会带来农业现代化未来一个大的趋势。

刚刚说了两极消费的问题,未来的人口改革,除了户籍制度,以及计划生育的改革,我是觉得应该很快的取消掉二胎的限制,甚至于再用3-5年的时间是不是能全面的放开计划生育的管制,转向鼓励生育的方向,以应对未来2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中国人口的结构性变化。同时,是不是再回忆我们盛唐时代,以及现在的美国之所以能保持一个非常高的增长率,是因为它还有一个对外的人才吸引力,我们不仅需要中国的人才,我们还需要多元化的各国的人才都能恢复到盛唐时代,都到中国来留学,这可能比生育更快能够产生一个效果。

我们提出全球化,现在已经进入到3.0时代,GDP进入到GNP,甚至从资源,从资本还有劳动力三个方面全球化的时代,已经不是像原来只是贸易的全球化或者中国制造中心的全球化。同时全球化出现综合的多极化的趋势,去年我们做了一个研究,全球文化的多样化,包括“一带一路”,包括全球化资源配置合作的时候,不仅面临一个经济方面的挑战,更多的可能是我们价值观能否跟别人融合,能否让他们消除中国威胁的危机感,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大同的社会,通过经济共赢、制度灵活、文化多元,开辟一个更加和平的时代,2015年一季度以后,不仅是后面的半年也好,更长时间的展望,已经从原来的需求管理进入到一个新供给的时代。这个新供给既包括企业实现的市场供给,也包括政府提供的制度供给,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包括万众创业+政企一起创新,企业要进行市场方面的创新,政府要进行制度方面的创新,为结构转型实现互联网+也好,发展和环境友好的互相促进的作用,建立多层次资本体系以支撑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环境。

总体来讲,我们认为短期的经济形势是严峻的。所以,要求我们改革必须要深化,要到位,要能够站在更高更远的层面来做,但长期是乐观的,就像姚司长,包括王庆博士提的王庆悖论,只有意识到这个危机,未来这个危机才能得到解决,如果没有意识到危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预期领先,能够把压力变动力,使改革牛市和经济一直能持续的增长下去。谢谢。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