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供给2049战略圆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讨 > 新供给2049战略圆桌

黄剑辉: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发布时间:2014-12-22 18:45:00作者:经济学研究院来源:经济学研究院浏览:打印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新时代,新格局,新智慧——‘十三五’规划思路及2049战略研讨会暨民新指数发布会”12月21日于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隆重召开。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黄剑辉表示,中国各省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很突出。比如总量来看,广东2013年GDP是6.21万亿人民币,一万亿美元,这个值超过了印度尼西亚的GDP,排名仅次于墨西哥这样一个水平。但是我们的西藏相当于阿尔巴尼亚,全球排122的位置,人均也有这个问题,北京、上海、天津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天津的人均GDP是第一位的,已经达到1.6万,相当于世界第13位乌拉圭的水平。
  
  二、三期叠加这样一个阶段,区域经济下行风险在加大。这比较明显,就是东中西部。
  
  三、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但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四、中西部地区面临基础设施发展的瓶颈。东部的基础设施比较好,但中西部还有巨大的瓶颈,我们把各个省,还有它的铁路密度、公路密度、机场的密度都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
  
  五、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空间分布严重不均衡
  
  六、基础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显著的缩小。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明显的缩小,但是短期内还很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七、各个区域的财政金融水平差距比较大。
  
  八、保护环境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表现。
  
  九、人口红利进一步减弱,各个地区的劳动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十、科技创新的实力整体不足。创新的能力逐渐逆地形的分布,中国东中西部从地理位置越来越高,西部是地理位置高,是高山,喜马拉雅山,但创新能力越往西越低。
  
  政策建议
  
  一、中国的宏观政策应该与不同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东中西部不同的省份处于不同的发展省份。
  
  二、完善跨区域的战略布局,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有需要有相关的布局。
  
  三、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的体制,加快实现区域均等化。
  
  五、加快区域的金融发展。
  
  六、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缩小各个地区科教水平的差距。
  
  以下为黄剑辉演讲实录:
  
  黄剑辉:尊敬的洪崎董事长,贾康院长,各位理事,嘉宾,大家上午好,我向大家汇报的主题是今年华夏经济学研究院,中国经济学50人论坛2014年的一个重点课题,中国“十三五”及2049战略主报告的第四章,中国发展到了哪里,有什么样的进步,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我受贾院长的委托,负责这个课题总的协调,首先把“十三五”规划及中长期基础发展战略的整体思路和工作进展向大家简要的汇报。第二是把中国跟世界主要经济体2013年的情况近来全面的对比分析。三是把中国30多个省域的经济发展,2013年的发展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时间关系,二三部分只讲核心结论和观点,后面有附件,每个都是100多页,对中国跟世界主要经济体,还有中国三十多个省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
  
  第一部分,中国“十三五”经济发展规划和中长期的总体思路和进展。
  
  选题的背景,十八大提出两个100年要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宏伟目标,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2014年发改委规划司组织启动了“十三五”的规划,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充分发挥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跨界合作的优势,100多人组合到这么一个大的课题里来进行共同的研究。
  
  总的设想把中国未来35年的发展放在中国自身及中国全球大的格局,历史跨度、宽度、广度上分析,要以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提出的思路进行紧密对接,同时把新供给经济学发展的理论与中国实现强国目标的实践紧密的结合。
  
  为了解决未来35年发展的长周期不确定性的问题,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引入了相对论的原理,把35年的发展放在一个很长的历史周期,放在1567年做起点的一个历史周期来分析。因为中国近三千年的发展历程看,三千年来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但是很重要的一个结论就是必须进行正确的改革才能实现强国富民。近五百年来大国崛起兴衰的经验教训也是必须要实行改革开放才能很好的实现大国的崛起。
  
  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把未来35年的发展放在1567年的起点跨度进行历史性和全球性的分析。1567年是隆庆元年,隆庆上台后开放了海禁和银禁,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史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个框架下,把中国未来35年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2016—2020,乘改革东风扬帆启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相呼应。2021—2030,架设改革创新之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用架设改革创新的制度之桥进行跨越。2031—2049年,进入到高收入之后,很重要的特点,持续强化软硬实力,阔步重返世界之巅,把习总书记确定的中国梦的目标用阔步重返世界之巅进行概述。
  
  方法论三驾马车:改革开放、创新创造、生产民生,把生产的发展,民生的改善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个框架下构建了一个11章的总报告。后面的几位发言也是这里面的几个部分,我一会儿报告的重点就是主报告的第四章,与欧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主要经济体的对比分析。第二章是中国的国情特征和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反思。第三章近五百年来全球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在这个基础上再分析中国未来35年的量化分析模型。牛犁主任分析第6章,还有增长动力机制问题,以及周天勇教授负责的八、九、十三章。
  
  除了主报告,还有16个子报告,对中国未来的文化发展、政府的管理、财税金融改革、创新驱动、教育现代化、生态改善、农民工问题、养老问题、现代制造业等16个方面进行分析,都是由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的有关专家进行牵头来推进。
  
  团队由洪董事长和贾院长总牵头,我负责协调,所有相关的成员参与到其中。
  
  报告从去年底启动,目前已经完成了中期的报告,预计在明年6月份会形成最终的报告。今天汇报的是中期报告的一些核心的观点,最终报告会向发改委、中财办、国研室进行提交,也会向民生银行的领导进行提交,因为这个课题是由中国民生银行提供强有力的经费等方面的支持,最后会正式出版。
  
  第二部分,主报告第四章的核心内容,把中国与主要经济体进行比较,平常讨论的比较多,只会了解中国已经是第二经济体,按PPP是第一大经济体,但是这一个指标就像人体检一样,只看身高体重不足以反映他的身体状况,我们是把世界经济论坛的施瓦布先生,哈佛大学构建经济力的框架跟国家统计局的六大分类,经济、社会、生态、民生、科技、财政、金融进行矩阵式的构建以后,从12个方面进行分析,每一个方面是用三到四个核心指标来反应,包括生产力水平,宏观稳定性,基础设施,基础自然资源,健康教育,高等教育,财政,金融市场,环境可持续发展,就业,劳动市场,还有知识经济与创新,创新驱动的内容。按照这个分析有一个100多页的报告,包括GDP总值的分析,跟世界主要国家总量比率的比较,按PPP来看,2013年美国16.5,中国15.8,去年按PPP已经很接近美国了。同时分析了从1952年以来整个中国跟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的走势。
  
  对中国对全球的经济贡献也进行了分析。从结论来看,有几点,中国跟世界主要经济的差距。第一我们是大而不强。所以,要冷静的看待这个问题。第二方面,我们的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结构有待调整。第三,宏观经济需要整体保持稳定。但是今年来就像贾院长前面分析,债务总体虽然可控,但是局部风险值得关注。第四,基础设施发展很卓越,但是与欧美、德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基础设施空间仍然很大。第五,人均的资源小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有些人均资源还呈现为下降的趋势。第六,人口增长大幅度降低,人均寿命大幅度增加,医疗,基础医疗跟发达国家差距比较大,基础教育是接近于发达国家水平。第七,高等教育水平进步明显,但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非常大。第八,财政收入与税负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但人均的税收收入是比较低的。第九,金融深化水平基本合理,但保险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严重滞后。第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显著的落后,节能减排的空间巨大。第十一,人口红利面临拐点,劳动力的成本绝对值虽然比较低,但上升速度快,就业压力逐渐增加。第十二,科技研发与创新的投入及产出的总量比较大,但是占GDP比例和人均的水平都与发达国家差距比较大。
  
  政策建议:
  
  一、认清差距,找准定位,把全面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作为核心目标。
  
  二、以高质量的新制度供给构建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新型驱动力。
  
  三、不断加快经济结构产业调整,适应经济新常态。
  
  四、加快构建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使市场在全球更广阔的空间来配置资源。
  
  五、加快推进向长江经济带、一路一带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六、未来的基础设施空间仍然很巨大,需要通过贾院长极力倡导的PPP这些模式来破解这样的障碍。
  
  七、加快改善医疗教育和人民生活民生方面。
  
  八、要注重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九、积极推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
  
  把中国三十多个省的发展指标进行横向的对比,也是用刚才12大类的指标进行横向对比。过去省长、省委书记并不是特别清楚本省、本县在全国所处的位置。所以,我们把主要的指标都进行了横向的对比,同时把每一个指标都跟全国的平均和全球的平均两条线,把主要的指标,本省的指标,像上海、料能的指标跟全国的平均水平,世界的平均水平进行了相对的对比,能看清楚目前发展的状况。
  
  指标也有12个大方面几十个指标,经过分析,我们觉得中国各省有什么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我国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很突出。比如总量来看,广东2013年GDP是6.21万亿人民币,一万亿美元,这个值超过了印度尼西亚的GDP,排名仅次于墨西哥这样一个水平。但是我们的西藏相当于阿尔巴尼亚,全球排122的位置,人均也有这个问题,北京、上海、天津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天津的人均GDP是第一位的,已经达到1.6万,相当于世界第13位乌拉圭的水平。
  
  二、三期叠加这样一个阶段,区域经济下行风险在加大。这比较明显,就是东中西部。
  
  三、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但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四、中西部地区面临基础设施发展的瓶颈。东部的基础设施比较好,但中西部还有巨大的瓶颈,我们把各个省,还有它的铁路密度、公路密度、机场的密度都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
  
  五、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空间分布严重不均衡
  
  六、基础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显著的缩小。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明显的缩小,但是短期内还很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七、各个区域的财政金融水平差距比较大。
  
  八、保护环境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表现。
  
  九、人口红利进一步减弱,各个地区的劳动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十、科技创新的实力整体不足。创新的能力逐渐逆地形的分布,中国东中西部从地理位置越来越高,西部是地理位置高,是高山,喜马拉雅山,但创新能力越往西越低。
  
  政策建议
  
  一、中国的宏观政策应该与不同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东中西部不同的省份处于不同的发展省份。
  
  二、完善跨区域的战略布局,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有需要有相关的布局。
  
  三、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的体制,加快实现区域均等化。
  
  五、加快区域的金融发展。
  
  六、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缩小各个地区科教水平的差距。
  
  我就汇报这么多,感谢各位。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