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讨 >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专家观点】马晓河:供给冲击的一般特征与当前中国供给冲击
发布时间:2022-07-29 10:57:15作者:来源:浏览:打印

 
\
马晓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各位朋友,各位同仁,上午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供给冲击的一般特征与当前中国供给冲击”。

大家知道,今年1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一个叫三重压力,需求紧缩、供给冲击,还有预期减弱。今天我就想从学理上来讲讲什么叫供给冲击。

根据杰费里·萨克斯和曼昆的界定,可能引起生产能力和生产成本改变的事件,由此形成的在供给环节形成的波动或者引起对价格方面的上涨、下降形成的影响就叫供给冲击。

从国际的一些情况看供给冲击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自然灾害可能会引起的一些农产品供给减少,导致食品价格上涨。二是新环境保护法要求企业减少碳排放,使企业治理环境成本提高,企业将成本上升部分转嫁给消费者导致价格上涨。第三,工会组织用激进的方法施压提高工人工资,也会增加企业成本,转嫁给社会。最后一个是扩大垄断,一个经济体扩大垄断,限制竞争,也会引起生产波动,由此导致供给压缩造成价格上扬。

供给冲击可分为有利冲击和不利冲击。最有利的供给冲击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会引起单位GDP消耗的石化能源大幅下降,还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在产业结构中增加碳排放的产业比重下降,带来的由能源,由碳排放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过去减少。另外一个,最严重的破坏性冲击是垄断,是政府对市场的垄断和干预。比如欧佩克控制石油供给产量,导致石油价格持续上涨。

同供给冲击相对应的是需求冲击,推动总需求增加或减少的事件形成了对需求的影响。比如说信用卡的引入应用,使用信用卡的人常常要比使用现金更加方便快捷,它可使货币需求减少,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导致每个人持有更少的货币现金,这意味着每一单位货币转手更快,流通速度提高。所以,这会引起名义支出增加和总需求扩张。在短期内需求规模扩大又会刺激产出,会带来经济繁荣。应对供给冲击,稳定化的财政货币政策可降低和抵消供给冲击,使得经济增长保持在一个自然合理增长水平。

从当前看,中国的供给冲击要比教科书复杂得多,中国的供给冲击具有多样性,对供给冲击的影响既有短期偶然事件,也有体制改革形成的必然事件。最大最长远的影响因素是中国的体制。因为结构转型要求不相适应的体制改革才会形成有利的供给冲击。

就目前看,中国的供给冲击的表现有多样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冠疫情爆发并多次反弹持续蔓延,阻断和延缓生产链、供应链。去年年中5-8月之间,煤慌、电慌、柜慌,还有原材料短缺形成供给冲击,引起价格上涨,还有目前由于疫情反弹,全国铁路日均开行列车因疫情反弹不正常,开行只有正常水平的30%,比过去正常情况下减少70%。另外,香港学者做过一个模型测算,假定疫情反弹导致北上广深全面封城封市一个月,会对这四个城市的实际收入减少61%,将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12%。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数据。刚才任泽平教授讲去年房地产直接销售18万亿元,间接影响到房地产30万亿,影响中国经济30%。我这儿有个数据,去年,中国汽车产业主营业收入8万亿以上,加上间接影响会10万亿以上,汽车在封城、封路、封市情况下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GDP的1/10。就业影响更大。所以,就目前全国许多地方的封城、封市、封路对我们的汽车产业、电子零部件、电脑、机械、医疗、半导体、物流影响是比较大的。

第二,去年以来,我们对房地产在金融上采取限贷、抽贷、断贷等措施,教育“双减”,一刀切的“减碳”,还有环境整治等等,这些每项措施都是正确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如果这几项措施在同一空间同时执行,那么它可能会形成供给冲击。每一项措施有可能是合理正确的,但几项合理措施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推出,带来的供给冲击不容忽视。比如就业、产品供应、销售、投资等等。

第三,中美贸易战和经济、科技、贸易规则脱钩,俄乌战争等会导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变化,导致中国在关键产业链上出现供给瓶颈。比如石油供给,天然气,粮食,化肥,芯片,导致供应紧张,对正常的供给形成了不利冲击。就目前看,自从中美贸易战以来,特别是在俄乌战争爆发以后,世界的产业链、供应链发生了以下三个变化。一是,经济体,特别是与此影响的大的经济体出现了在产业链上实现“自给自足”,实际上是采取被迫型自我封闭搞自给自足。二是,多中心化,在供应链上,一个经济体降低对另一个经济体的依赖,不在一棵树上吊死,不依赖于最大的供应方,出现多中心化。多中心化的结果是什么?是成本增加,价格上涨。三是,以价值链和伙伴化来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就是产业链、供应链以价值观取向、制度取向,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与合作,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受到价值观和制度的影响。这对中国的供给应该是影响比较深远。

咱们先看一个例子,粮食供给。3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是159.3,环比比2月份增长12.6%,同比增长了33.6%。再看天然气,3月份东北亚天然气现货价比2月份环比上涨47%,欧洲环比56%。还有芯片,国内目前最大影响汽车产业的芯片供给出现了供应链的断供。所以,导致有定单没供给。

第四,对疫情和诸多的异常事件,各级政府在面对疫情和诸多异常事件的面前,有意或无意的加强垄断部门的管理权限。比如价格管制,封城、封市、封路,这样就加剧了供给冲击,导致供给冲击对经济影响更严重。就当前来看,中国的供给冲击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供给和需求两类冲击中,我国当前主要是供给冲击,这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影响因素。

2、在同一时段同一空间多重事件同时发生,对供给冲击的影响是叠加效应和放大效应。目前在经济运行中,多重冲击在同一时段同一空间发生,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是放大效应。

3、有利冲击和不利冲击是相互交叉。不利的冲击起主导作用,而且呈现的是一种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4、中国当前正面临着两大破坏性或者是不利的冲击影响。第一大影响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变化对中国的供给冲击,影响既有短期,又有长期深远影响。第二个冲击就是垄断加强,各级地方政府对市场干预强度加大,对中国的产业链转型升级和长期供给造成显性和隐性的冲击,这是需要关注的。现在看宏观经济面上形势很好,但在微观层面上市场活力不足,这是需要关注的。市场活力不足与供给冲击,形成的潜在和隐性的不利影响是分不开的。

最后谈几点思考,我以为应对供给冲击是有出路的,从短期看,围绕应对供给冲击,实行稳定化的财政货币政策,降低和减少供给冲击,重点要在突破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瓶颈制约上下工夫。所以,这牵扯到一个问题需要思考,就是在当前宏观政策上我们的应对措施是要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哪个方面下工夫寻找着力点。宏观政策精准措施要瞄准哪一侧需要研究。同时,要防止因供给冲击引起的通货膨胀。比如当前的通货膨胀它是双重的,输入性通胀和内生型通货膨胀同时发生。在供给侧提高了实体经济的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难度。在需求侧引起了能源、食品价格上涨,这样对中低收入群体带来伤害。所以,下一步政策重点应该是瞄准两个,第一是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降低他们的经营成本。第二通过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为中低收入群体减负增收。当前中国在收入群体方面我们的政策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立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但是,目前最大问题是我们怎么让庞大的低收入群体能通过正常的上升渠道成长为中等收入者。同时,我们怎么样稳定中等收入群体,让中等收入群体不由于供给冲击突然之间变成低收入群体。让他们在中等收入群体这个频道里稳定成长,让他们有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长期看,应对供给冲击困难比较大,从目标看,要应对供给冲击,一定要提高供给的结构适配性,首先要实行新的改革开放,坚持要对外实行适应性改革。什么叫适应性改革?就是要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和制度安排,构建命运共同体开展实策,命运共同体中有共存利益和自存利益。共存利益要尊重要维护,自存利益要适应共存利益,要向共存利益调整。第二,对内减少垄断,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降低各级地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强度,把各级地方政府干预市场约束在法治框架下。同时我认为要赋予国有企业更多的市场竞争中性权利。谢谢。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