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讨 >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冯俏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改革”
发布时间:2017-12-26 11:28:41作者:冯俏彬来源:浏览:打印
\
7月15日,新供给2017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聚焦“深化供给侧改革,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长江养老保险承办。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博导冯俏彬在演讲中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改革”,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啃硬骨头。化解产能过剩、稳定房地产市场以及降低杠杆率均需要长效制度机制。

以下为实录:

冯俏彬: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比较切合会议主题,会议主题是“深化供给侧改革: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分析短期的季度形式或者半年度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认识和破解经济长期稳健增长的结构性问题也非常重要。从供给侧改革提出之后,我从事很多关于供给侧的教学研究工作,深刻体会到供给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需要长效制度机制。

稳定房地产市场需要长效机制。降杠杆也需要一系列长效机制问题。我重点从“降成本”角度切入谈谈,应该说从过去两年中,为了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中央政府做了很多工作。

看上去成绩单十分亮眼,“营改增”减负1.1万亿,行政事业性收费由185项减少至51项,减少幅度72%。其中涉企业收费由106项减少到35项。

社保两年减负1200亿,价格方面2500亿, 2016年减负总数于达到1万亿,国务院在今年“两会”上承诺的再减负一万亿,现在政策也出全了。

最近财政部推出全国收费“一张网”,把中央层面和省级层面所有清单整理出来,挂在一张表上。大家看财政部网上就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在这张表上的,企业是可以拒绝缴的。所以现在思考的问题是非常具有现实性的问题——下一步降成本应该怎么办?因为现在面临比较突出的感受,一方面中央政府已经降了两万亿了。另外一方面从企业感受的话,大家普遍觉得感受不强烈。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我个人认为,在这方面应该也有一个从数量到建设方面的问题。降成本,表面上看起来前端主要是降数量,后端背后的问题是政府收入体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一个基本想法,就是整并政府收入体系。其中税收是主要部分,但还有很多其他东西,比如有费、租、价,要“各归其道、各归其管”。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现在的每一类收入形式中,往往什么都有,比如说政府性基金,里面有税收、国有资产资源收益、使用者付费、价格加成等等各种东西。在这个问题上,在对政府收入体系进行整并过程中,第一个必须维护税收的绝对主体地位。我讲到减税问题的时候,经常讲三句话,第一句话税收是“必要之恶”是绝对需要存在的。第二句话是税收总量减无可减。第三句话是税收的要害是结构问题、税收法定问题。在当前社会上对税收非议非常之大的情况下,我作为长期以来,一直主张减税降费的一个研究者,反过来社会要在一定程度上强调税收的主体地位。减税不是减得越少越好。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稳定问题。

第二个是费的问题。我向大家报告一个可能很意外的发现,就是我们在全国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上发现,全国有12个省已实现了涉企行政性零收费,但很少有人宣传,但实际上很有价值。另外很多费是使用付费,还有一些经营性的收费。这些都涉及到价格体系的管理问题。

第三个是重大工程项目的成本补偿机制。财政部刚刚出了公路债,有人说没有实际价值,因为“收费还贷”变成了“收费还债”。但是实际上里面的运作机制会产生重大变化。所以这个问题从减税降费这个问题深入下去,就像其它四项一样,也涉及到长效制度建设问题。必须要明确供给侧改革深化的重点是“改革”二字!这也是我发言的核心观点。希望大家共同推进改革。谢谢大家!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