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讨 > 合作活动

马晓河:中国有望在2025年迈入高等收入国家,急需三大结构转型
发布时间:2017-12-27 10:28:54作者:来源:浏览:打印
\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5月7日表示,自2010年进入到上中等收入国家以来,中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间区域,面临着中低端产业成本优势丧失、中高端产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马晓河根据GDP测算,中国有望在2025年跨入高收入国家门槛。他认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急需实现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的三大转型,从而达到“两个70%”和“两个60%”,即消费率70%以上,城市人口城市化率70%以上,服务业比重60%以上,中产阶级60%以上。
 
“十四五”末或将迈过高等收入门槛
 
5月7日,在“中国经济真问题——‘中国的坎’研讨会”上马晓河表示,2010年中国已经进入到上中等收入国家,但是开始出现的一个标志性现象是,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连续下降。同时,中国与低收入国家相比,中低端产业成本优势正在丧失;跟发达国家相比,中高端产业比较优势仍然跟不上。
 
马晓河的结论是,中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间区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有两个目标:一个是能走到发达的高收入国家门槛平均值;第二个是进入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在他看来,中国进入第一个门槛值相对容易,“十四五”就可以达到。
 
“我算过一个账,按照三个情景方案,到2025年,经济增长率乐观看是6%,基准是5%,悲观是4%。按照物价指数、汇率计算,包括增长速度测算,到2025年,人均GDP最高是16810美元,基准是15640美元,悲观点是13900美元。”马晓河说。
 
按照世行的标准,从1990年到2014年,高收入国家人均GDP标准是年均增长2.16%。以此推算,到2025年,世行的高收入国家门槛是16115万美元,所以中国恰恰在2025年前后能跨入这个门槛。
 
然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单靠经济一条腿是困难的。马晓河表示,国际经验表明,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在结构要达到“两个70%”和“两个60%”,即消费率70%以上,城市人口城市化率70%以上,服务业比重60%以上,中产阶级60%以上。
 
急需三大结构转型
 
在这些维度上,中国仍有相当差距,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质是要实现结构转型,当前急需推动三个结构转型。
 
第一是需求结构转型,要从外需导向的生产型结构向内需导向的消费型结构转换。这背后的问题是收入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政策安排怎么样能支持老百姓消费,用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使中国的市场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产业结构方面,要实现从以工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从过去的中低端向中高端,最后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高附加值产业发展。
 
第二是社会结构转型,要实现人口结构向市民化转型,向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转变。
 
马晓河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一个以中等收入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格局,而现在中产阶级只有20%的比重,市民化社会形成缓慢:城市户籍指标大概是40%,城市常住人口指标大概是57%多,这距离70%以上的城市人口仍然距离不小。
 
第三是政治结构,要从过去纵向管理结构向扁平化治理结构转化。当前社会管理和改革滞后,尽管城乡收入差距在缩小,但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分化,不利于中产阶层形成。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的差距在扩大,这个扩大不利于形成一个强大的中产阶层。阶层之间的流动,代际之间身份改变需要改革。
 
不过,马晓河认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有许多有利条件的。从需求上看,中国有望成为未来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消费市场;从供给结构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中国制造等都会释放新的发展红利。
 
此外,中国国家实力雄厚,中国体制可以调集资源集中力量干大事,中国政府在世界上是相对有效率的。同时,外汇储备、基础设施、产业供应链健全也都有利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