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供给人民币圆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讨 > 新供给人民币圆桌

黄剑辉:中美德日银行业发展对比分析及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6-07-03 21:23:42作者:黄剑辉来源:浏览:打印
新供给50人论坛副秘书长、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特别高兴与大家再次相聚在昆仑饭店来研讨“国际货币体系之占优货币问题”这样一个圆桌会议。今天见到清华大学李稻葵院长,还有很多新朋友,为我们这次会议增色很多,非常感谢。今天给大家汇报《中美德日银行业发展对比分析及政策建议》,是我组织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完成的报告。我们认为,银行体系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德日分别代表着美洲、欧洲、亚洲,把中国和全世界的其他三个主要国家的银行体系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包括从监管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这样对看清中国银行业自己的改革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研究报告,分五个部分:一、中美德日银行业的地位及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二、中美德日银行业的典型特征及发展趋势;三、中美德日银行业竞争力测评;四、中美德日银行监管对比及趋势分析;五、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与借鉴。还有两个附件:一是《中美德日银行业的体系构成》;二是《中美德日银行业监管体制的发展变迁》。
    
首先,从银行业资产规模的角度,我们用2015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中国银行业到2015年末总资产折成美元为29.91万亿美元,美国是15.53,德国是8.42,日本28.88,中国已经在全球各国银行里排在了第一位。
    
从银行业总资产占金融总资产比例的角度看,中国是84.68%,美国17.37%,德国是61%,日本27.08%,很清楚的看到中国的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里占到了将近85%这样一个比例。
    
相较于2006年,经过将近十年的变化,中国提升了6.68个百分点,不仅银行业的比重没有下降,还有明显的上升。其他几个国家的比重都是一个下降的趋势。从对国民经济贡献的角度,我们中国银行业在要素投入量提高中的贡献度是明显高于美德日的。从银行业产值增长对GDP贡献的角度有所分化,其中,中国是明显的提升,德国是逐步降低,美日基本上稳定。银行业的产值在GDP的比重是这样一个态势。
    
从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它是检验一国金融市场深度的重要评判依据,我们也进行了分析,2014年末,中、美、德、日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比重分别为58%、151%、44.9%、95.1%,中国排在第三位。
    
简单分析一下四国银行业发展整体有什么特征,未来有什么趋势。从我们国家银行体系来看,还是一个银行主导的体系。GDP高速增长这样一个宏观环境,持续发展的实体经济红利,为我们中国银行业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基础,因为经济在快速增长,银行就有发展的空间。从利差的角度,中国银行业还是净利差为主要收入,美国的银行体系表现出它是以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数字化互联网化的程度在全球比较领先,所谓互联网金融在美国是把技术引入到金融作为主要的新的潮流。德国也是间接融资为主,我个人的研究心得,因为德日中这三国,银行体系服务的是制造业为主,它必然是由银行为主体。金融业是服务制造业为主的一个体系,所以必然是以银行为核心;而美国的实体经济的结构,就是服务业占比比较高,制造业只占GDP的12%。所以,直接融资占比较高。很多人写文章希望提高中国直接融资的比例,但是没有太关注实体经济的需求特点和结构。所以,从中美德日对比来看,中德日以间接融资为主有其合理性--实体经济的结构,决定了中德日不太可能以直接融资、资本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
    
从发展趋势看,中国银行业呈现为“五化”—轻型化、数字化、综合化、国际化、集约化在演进。从美国银行业来看,2008年以后纷纷进行了战略调整,持续优化资产的配置,重点是降低杠杆率,但从整体来看,2008年这场危机重创了美国银行业。早期的花旗银行、美国银行都是在全球掌控了主流,而这几年感觉在国内、国际都不是太活跃了。
    
从德国银行看,这几年国际化的程度有所收缩,德意志银行最近深陷困境,亏损非常严重,零售业务与互联网金融成为新的发力点;日本银行,海外扩张的力度还是整体上有明显增强的趋势。
    
从发展趋势的共性来看,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从区域竞争的态势,新兴国家成为主要的领域。从模式竞争的角度,混业经营的趋势还是不改,基本上还是混业经营的趋势,从效率竞争,挖掘自身的潜力,多渠道的提升效率是基本特征。业务竞争,2008年全球危机以后,纷纷回归传统,如花旗剥离了很多非核心的业务,回归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业务配置和收入结构,逐渐的比较均衡;非息收入和利息收入的占比,基本上一半对一半,向50%靠拢。零售业务的比重和公司业务,基本上也各50%左右。体制竞争方面,呈现集约化发展,严控支出。风控强化,公司治理和开展全面风险治理,强化巴塞尔协议。
    
三、分析一下银行业竞争力的对比。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定性、定量的指标分析。对银行竞争力的测评可以分成美欧两大阵营,归纳起来都是从经营管理能力、外部环境、政府支持力度、市场影响力、国际化的程度这几个指标来评估一国银行竞争的依据。
    
具体看,包括银行家、财富、福布斯都有相关的排名。英国银行家的排名是以一期资本。世界500强主要按营业收入进行排名。福布斯指标比较多,多指标进行排名。入围前10的机构,中国的银行占比已经比较高了。入围前100的中资银行民生银行排在第79。定量、定性,包括资产质量、资产的比例都进行了分析,多指标,盈利情况、资产负债进行分析。
 
总体来看,全球各国银行业竞争力呈现了新的格局,经济版图在变化,所以,全球银行业的版图也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形成了以西欧、美国、亚太三足鼎立的一个新的格局。对此,英国退欧可能对他们弱化欧洲这一级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全球前10大银行从1970年以来的演变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中国银行业在改革开放38年来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资本实力持续增强,资本回报率不断提升,市值排名稳步前进。这一点在《银行家》发布的全球1000家银行里可以得到印证。过去45年美国银行业呈现一种U型的趋势,80年代曾经有一段是往下走。西欧的银行是一个M型的,日本的银行是倒U字型的,80年代、90年代风云变幻,现在也是在往下走,日本的银行已经倒U字型的。中国的银行是一个J字型的,基本是陡增的态势蓄势腾飞。形成什么规律呢?经济实力的变迁是影响各国银行业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力量,因为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实体经济的规模会对银行业产生重要的影响。日本银行业的衰退跟它的实体经济在全球的比重下降密切相关。
    
第二方面,秉承很稳健的发展战略是实现商业银行基业常青的一个关键。现在民生银行1995年就提出打造百年老店,所以,如何比较稳健的发展战略,而不是一时的一年、三年、五年指标的高低,刚才的版图全球前十大银行一直稳在前十名的基本上还没有,几十年来变化太大,这是整个前十名的格局。科学化的国际化布局应该是实现它稳健经营的一个关键。从监管趋势也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对四国的银行监管体制的不同点也进行了分析,中美德日,共同点就是依法监管是进行有效监管的一个前提。第二方面就是适当限定银行监管机构的权限和范围也是一个共同点。还有银行监管呈现一个强化国际合作的新特征。刚才乔依德先生也谈到了国际合作方面经常开各种的会议,大家去探讨,这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中美德日监管体制的差异性。趋势方面,呈现更加前瞻性、整体性、合规性的特点,持续降低银行体系的杠杆率,大家都比较注意降低杠杆率。因为2008年的那场危机之所以比较脆弱,跟高杠杆很多放在表外有关系,呈现为理念再平衡的趋势。进行这种多维度的对比分析以后,对中国银行业发展有什么启示借鉴?第一点,上一次的金融工作会其实已经形成了共识,2012年召开的金融工作会,必须要把金融和银行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提高银行发展质量效益的一个关键。这是第一点共识。第二方面,要依托金融供给侧改革来实现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这方面在“十三五”服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上来考虑我们的金融供给跟实体经济五大理念下的新需求如何匹配。第三,要构建符合现代银行特点,统筹协调有力有效监管的新框架。从组织方面、监管方式方面,目标监管问题等多维度进行适当的创新,而不是一个机构的简单的合并问题。体系建设方面可以从业务体系层次的优化,市场体系的广覆盖,还有股权体系的差异化,三个方向来构建一个竞争新体制。具体每部分我们都有相关的建议。
    
业务发展方面,应该以五化发展战略为支撑,持续提高竞争力。清晰而明显的五化发展战略,这个是基础和根本。第二方面,注重管理的转型,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和监管框架。不断优化自身的业务模式,从策略、业务、客户战略、融智业务,现在我们民生银行提出融资+融智+融商+网融的四轮驱动的战略,最近在构建一个民营智库论坛,把全行各个部门、各个条线、各个子公司推荐一两名比较有头脑的进入到一个智库平台,民生银行的发展进入到一个靠智囊团和智库平台,行内外的专家,包括李教授、姚司长我们都可以特邀进入到这个平台,破解改革发展中各种难题,必须把融智业务提供智力支持作为关键。风控方面,不断的进行技术和创新,包括引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乔先生谈到这个,我们最近刚写了一个很系统的报告,洪董事长要求我们研究5-10年的银行是什么样,其中就把区块链和新兴技术怎么引入作为关键。后面放了两个附件,对银行的监管体系是什么演变,银行体系的构成和监管体系的演变都分别做了阐述,时间关系不一一分析。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各位。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