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讨 >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黄剑辉:2016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7年展望
发布时间:2016-10-17 20:46:05作者:黄剑辉来源:浏览:打印
黄剑辉:大家上午好,向大家汇报一下“2016年全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对2017年的展望”。共三个部分:一、2016年1至9月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研判;三季度数据,10月19号才公布,尽管如此,本次发言我用现有的数据对三季度进行分析,对全年进行展望。总体看,2016年应该是6.7左右的增长;二、2017年要保6.5%,我们对2017年增长研判,下行压力仍将非常大;三、政策建议。提出了促进实现2017年增长目标的三方面对策建议。

一、1-9月份全球和中国宏观形势研判

从国际形势来看,总体上2016年从全球看,跟2015年大体差不多,都是3.1%的增长,发达国家明显的减速,从2.1%降到了1.6%。发达国家,从上半年的增长1.8%减到1.6%,发展中国家的增速则有所回升,尤其是巴西、俄罗斯这些国家,随着油价的反弹,增速有所回升,拉美还是一个负增长的态势。从全球来看还应该关注一点,9月初在杭州闭幕的G20高峰会,开出了一个新的药方,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模式、动力来源,还有治理结构都给出了一个深层次结构性的解决方案。特别是首次提出“货币、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的宏观政策框架,我们也可以概述为“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解决方案。

过去西方经济学的宏观政策框架,主要是指财政、货币政策,而杭州G20峰会将结构性改革、治本之道,纳入整个宏观政策的框架来加以推进,意义十分重大。

从面临的问题看,也有很多。包括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周期问题,选民不满情绪的上升问题,逆全球化趋势的抬头,这些都要很好的关注,也是面临巨大的挑战。
    
具体从国别来看,美国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加息会延期到12月份。我们研判12月份有可能会加息。美国的经济增长,2015年为2.6%,而2016年上半年为1.4%,9月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15.6万人,低于预期。目前来看,美国只有通胀是符合加息的条件。
    
从欧洲来看,一个低速运行的态势,但是对扩大宽松还是保持谨慎,因为受英国脱欧的影响,预计未来三年欧元区经济增速会下降0.3-0.5个百分点,英国有进入衰退的可能。从日本来看还是保持比较低迷,但是它最近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又推出了一个新的政策框架,日本内阁通过了一个规模达28.1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折成美元是2730亿美元,包括了13.5万亿日元财政的刺激,同时修改QQE的政策框架,提出放弃基础货币的目标,控制收益率曲线和通胀预期。但是日本因为老龄化的问题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这些结构性问题,安倍经济学一直谈三支箭,但第三支箭几年来一直都没有射出——最关键的结构性改革。所以,预计它的新刺激政策也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因为没有抓到最关键的地方。
    
从新兴国家来看,三季度以来主要新兴国家整体情况有所改善,这一点是三季度以来最新的变化,因为前两年的特点,发达国家增长比较好,新兴国家比较弱。三季度以来的特点,新兴国家有所好转,但是分化情况还是比较明显,我们对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的增长都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可以看到俄罗斯和巴西都已经往上调,三季度有所好转。总体来看,美国由去年的实际2.6%,今年只会增长1.8%,所以,它加息其实没有太大的支撑能力,因为实体经济并不好,但是它下半年从三季度以来,比上半年要好一点,由原来上半年1.4%有望回到全年实现1.8%的增长。

英国明显的下降,预计从2015年2.2%会降到2016年的1.6%;欧元区2016年增长1.8%,日本2016年增长0.3%,比2015年还弱,只有微弱的增长,俄罗斯负增长的程度减小(-1%),巴西-3.4%,有所好转;南非比较差一点。

从我国经济来看,三季度我们国家出现了一些企稳的迹象,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好的亮点。从实体经济来看,8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PMI重新回到荣枯线的上方,用电量这个指标增长了8.3%,已经有一、两年都没这么好的增长了,而最近北京雾霾又有所加重,可能跟工业有所好转有关系,这两个指标一定程度上是反向的。铁路货运量,克强指数里有个铁路货运量,两年多来,首次出现了同比增长。用电量和货运量,一般来讲是比较可靠的经济状况观察指标。
    
1-8月全社会投资增长8.1%,特别是民间投资,今年1-7月份民间投资不是特别好,但是这一两个月开始企稳,有回升态势。PPI同比经过54个月的负增长,开始转正了,反映企业的盈利空间在上升,工商业企业的盈利开始有转正的趋势,这个指标对股市也会有正向的影响。
    
问题方面,房地产市场保持较高的热度。具体从实体经济看,8月份工业增速逐步回升,投资增速企稳,消费增长还是比较强劲,从同比来看,消费是同比名义增长10.6%,实际增长10.2%,8月比7月还是加快了0.4个百分点。会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进出口来看,刚公布的最新指标,1-9月份出口总额1.537万亿,比去年同期下降7.8%,看上去很吓人,下降7.8%,但是比上半年负增长8%还是有所好转的,整体看正在企稳的态势。
    
从全球贸易份额来看,好像我们不怎么好,但是韩国也有几十个月都是负增长。从2015年,去年中国占全球出口贸易的份额是13.9%,比2014年还上升了1.3个百分点。所以,全球都不怎么好,但是中国其实还相对比较好,蛋糕是变小了,但是从份额看,中国还是上升的,这说明我们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还是可以的。进口同比下降8.2%,比上半年下降10.1%,还是有所好转,说明内需有企稳的态势。CPI保持低位,PPI降幅收窄。
    
新增贷款有回升的态势。8月份,M1余额同比增长25.3%,M2是11.4%,比今年两会通过的13%还是要低,所以,从货币政策有一定的空间,因为房价、美国加息问题,预计年内货币政策不会有什么变化,降息降准都不会再有。短期看,汇率有一定的贬值预期。从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贬了3.5%,对一揽子货币贬了6.6%。9月份,外储比8月份降了187亿美元,是基本稳定的态势。
    
对2016年四季度的研判,我们研判四季度经济增长仍然会比较平稳,财政政策、基建投资会继续发力,民间投资会进一步企稳,新的经济发展能提供些须的动力。我们初步预判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8%,全年来看增长6.7%。
    
从主要指标,GDP全年增长6.7%,CPI 1.9%,固定资产投资8.2%,消费10.3%,人民币汇率预计最低6.8——我们内部做研究把6.8、6.85作为这轮人民币贬值预期的顶板。有机构提出会贬值到7.1,我们觉得是不太靠谱的。

二、2017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分成四个方面,对国际态势、国内态势、金融态势、政策走势分别做出研判。从国际来看,我们觉得2017年全球经济仍然难有起色,原因包括新科技革命没有启动,人口老龄化趋势很严重,导致总需求增速放缓。还有QE和经济刺激政策大规模使用导致贫富差距扩大,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这样会进一步加速需求的不足。
   
 从宏观政策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已经没什么空间了,而结构性改革推进难度比较大。
    
全球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包括美国的大选,还有欧洲方面,德国、法国面临的政府换届问题,逆全球化方面,民粹主义这些问题。
    
国内来看,明年下半年十九大的召开值得关注,新一轮人事布局之后,预计新的投资建设会形成高潮。2017年进入到“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各项改革也进入施工期,这些措施如果能很好的落实,会有望稳定市场的预期,产生新的制度红利。

从总的来看,我们认为2017年中国经济仍会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速会继续考验6.5%这样一个底线。为什么这么看?首先从投资来看,基建会继续担当重任。但是今年因为投资增速相对来讲比较快,明年再度加速的空间就比较有限。所以,寄希望于基建投资也是有限的。

从房地产投资来看,经过今年这样一个先高增长,后强有力的调控,空间也有限。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比较大,也难以有爆发式的增长。消费会慢于2016年。因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爆发也透支了很多居民的收入,房地产增长变慢以后,整个相关产业链需求也不会有太高的增长,出口还是比较难有上佳的表现。金融方面,汇率2017年还是在6.5到7之间波动,利率在2.5%到3%(指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金融机构会继续按照综合化、国际化、轻型化、数字化、集约化的方向转型。
    
政策走势方面:货币政策,预计2017年还是比较稳健的基调,研判会有降准1-2次,应对6.5%的下行压力,也需要稍微宽松一点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预计会保持比较积极的基调,赤字率有突破3%的可能。改革方面会继续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会成为新的改革发力点。

三、对策建议

第一,要关注国际环境的风险点,包括美国大选和美国加息相关的影响。欧洲方面,英国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英镑及英国资产会有下跌的态势。新兴市场,巴西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能源的出口,制造业有进一步走弱的趋势。印度虽然相对来讲比较高速的增长,但它崛起的空间也不是很大,原因很多,不具体展开。南非电力短缺还是会对其经济发展造成很多的制约。
    
第二,落实G20的精神,促进全球化方面中国应该一马当先,要扭转上某些国家去全球化的态势,中国应该把这次杭州峰会的精神很好地落实。我们觉得在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这几个自贸区,可重点开放教育、医疗、金融这些行业。刚才,魏部长也谈到开放的问题,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过去的经验,也是未来应该继续遵循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我们国家是前一轮开放的受益者,未来也应该继续高举这个开放的大旗,这符合全球经济的发展规律。

第三,加快供给侧改革,我们建议还是要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的制度改革创新,重点是发挥市场在配置生产力要素中的决定性的作用,还是强调这句话,要“打造强化市场型政府”,最近网上不少讨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几年前贾院长就提出“政府、市场双到位”,不能仅强调“有形的手”或“无形的手”。政府的作用之一,就是要强化市场——打造强化市场型政府是经济发展之根本——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奥尔森先生,2001年在《权力与繁荣》这本书上鲜明地提出了这个观点。

过去经济领域,比较强调总量和增速。未来,我们建议要聚焦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而不是局限于关注增长6.5%还是6.6%。今后不要只关注增速、总量问题,而是要关注质量问题。

中国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产能本身,而是其产能有没有竞争力,例如华为的产能如果能把苹果、三星超越了,产能即便大一点,也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产品有无竞争力问题,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用我们的产品、技术、服务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重点。如果只关注产能大小,再考虑去产能,实际上都没有抓到问题的根本。这是我们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要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问题。

今天,就讲这么多,谢谢各位!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