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活动

黄剑辉:以新供给理论破改革瓶颈
发布时间:2015-03-22 20:57:03作者: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来源:浏览:打印
华夏新供给“未雨绸缪——迎接超老龄社会”峰会于2015年3月21日在北京举行,数十位专家、学者共同为寻求我国即将面临的超老龄社会发展问题出谋划策。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表示:此次峰会总的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新供给跨界合作的优势,过去的智库都是依托于某一个行政机构或某一个部委或者是大学,我们新供给2013年底成立以后,其实也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不同特点,把分属不同机构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有一本书也是姚司长给我推荐的《平台战略》,通过这样一个学术平台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这样一个看起来非常宏大的报告。

  同时,运用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破解制约中国近中远期改革发展的瓶颈和难题。十八大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梦是怎么样一个具体的目标,如何实现,路径,我个人看还是有点儿模糊的,目标的内涵、路径是比较模糊的,很需要通过智库各方面的深入研究使它尽可能的清晰化,这样使我们国家13亿人口的大国大家能够更好的凝聚共识。

  以下为黄剑辉演讲实录:

  尊敬的贾康院长,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根据会议安排,“迎接超老龄社会”这样一个子课题是中国2049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2049全称中国“十三五”经济发展规划及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是根据十八大,还有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整体的思路,我们在洪董事长,贾康院长的领导下,新供给50人论坛的团队,纯中国人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的战略,过去中国最长的就是五年计划,为了规避“计划”这个词改成了“五年规划”,我们国家很长时间没有自己国家的中长期战略。利用华夏新供给这么一个平台,新供给50人论坛的百八十位专家组成了一个以新供给50人论坛这样一个平台,来开展这么一个课题的研究。副标题是“以高质量的新思想新制度供给促进全球化背景下改革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简称是“中国2049”,跟过去的不同就是要以新思想新制度供给来促进我们国家中长期的发展。

  向大家汇报三个方面,一个是这个课题总的研究背景、目标。第二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三,这个课题目前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成。

  一、研究背景和目标

  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决定,2014年初发改委在国务院领导下正式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徐林司长也是新供给的重要领导,我们做这个课题也是更好的服务“十三五”的研究。

  2013年6月份,新供给曾经提出一个重要的建议稿报送中央领导和国务院领导。其中在建议稿里提出“八双五并重”的建议,“五并重”里的第一个并重也是我跟姚司长一起讨论的,五年规划和40年规划并重,中国历史上没有中长期规划。在两三年前,世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经搞过一个2030,但那个是世行为主做的,不是纯粹中国人搞的,我们基于十八大的目标,还有我们自己建议的五年规划与40年规划并重这样一个设想,经过讨论,不如我们自己的平台把这个课题做一下。基于这样的背景,2013年11月份,洪董事长、贾院长主持新供给研究院理事会,正式决定开展这么一个课题研究。总的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新供给跨界合作的优势,过去的智库都是依托于某一个行政机构或某一个部委或者是大学,我们新供给2013年底成立以后,其实也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不同特点,把分属不同机构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有一本书也是姚司长给我推荐的《平台战略》,通过这样一个学术平台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这样一个看起来非常宏大的报告。

  同时,运用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破解制约中国近中远期改革发展的瓶颈和难题。十八大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梦是怎么样一个具体的目标,如何实现,路径,我个人看还是有点儿模糊的,目标的内涵、路径是比较模糊的,很需要通过智库各方面的深入研究使它尽可能的清晰化,这样使我们国家13亿人口的大国大家能够更好的凝聚共识。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2013年底,2014年初的几次研讨,大家一个核心的想法,去年初研究的时候,中国的1978-2013,改革开放过去走过了35年的历程,2014-2049恰好又是一个新的35年。不久前做这个研究的时候也观察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中国从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大概每30-35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周期,1911-1946,1946-1976,1978-2013,2014-2049又是新的35年,可能有它很客观规律的东西在里面,因为60年一甲子,天干地支这些中国古人的智慧里面蕴含着很多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律在里面。所以,经过讨论,未来35年,我们认为要放在中国自身和全球格局大的历史跨度、宽度、广度上研究才能把不确定性,30年这么大的跨度不确定性怎么变成确定,经过研讨以后,我们觉得需要用一种相对论的原理来考虑。

  具体怎么做,我们找了相关的书和资料,把未来中国35年的发展放在一个以1567年为起点,横向是全球化的背景,纵向就是从1567年这样一个大的时空跨度,35对应一年年看好像是三十多年很长,但是35/500,事情就变平了,存在规律性的东西,为什么以那年为始点后面会讲到。

  回顾中国历史上的进程,我们也梳理了一下中国近三千年来改革的历程。春秋战国齐桓公的管仲变法,实质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凯恩斯主义,比较强调政府的作用。回顾近三千年的历程可以看到,只有进行正确的改革,才能实现强国富民。“变法”是古语,现代的语言就是“改革”,对制度进行新的优化和调整。

  观察一下近500年来,全国大国的崛起和兴衰可以看到,核心在实行改革开放。所以,改革开放无论是从中国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全球大国崛起的角度,我觉得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每个国家都必须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开放,才能实现国家持续的长治久安,不断的发展。

  比如17世纪的小国荷兰,它为什么变成近一个世纪里世界的强国,荷兰17世纪初皇帝出台了一个新的政策,赋予商人阶层充分的政治权力,你出海以后把财富给皇帝上交,马上给你封官加爵,改变了这一条规则,他相关的国民就不断的把船造的越来越好,驶向全球越来越远,把财富带回来,有一个制度的变革,使它成为了航海的大国,改变了世袭的制度。 美国的发展,跟它1789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独立统一国家的成文宪法有很大关系,突破了英国传统的世袭制度。

  把这样一个横向纵向的原理,以1567年的框架来观察中国未来35年的发展,马上就会使比较模糊的一个前景变的逐渐清晰起来。1567是明朝隆庆元年,隆庆上台以后,实施了两条政策,开放了海禁,开放了银禁,白银的进口。在此之前,明成祖的时候曾经让郑和七下西洋,后来新的皇帝接了明成祖以后实行了长期的禁海的政策,到了隆庆元年又开放了海禁,从那一年开始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转向海上丝绸之路。1567又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葡萄牙、西班牙在巴西、阿根廷大量的开采白银,两个东西对在一起,使得中国的货币从那一年开始由过去用铜钱转向用白银,中国的货币发行跟国家本身的主权没有关系,而是跟贸易量有关系,这一条是对后来全球近500年大国的演变,还有中国由盛转衰,没有货币的发行权了,完全是跟外贸直接挂钩,密切相关。

  按照这个原则,我们对未来进行展望,把十八大核心的目标,我们初步建议把未来35年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展望,2016-2020用一句话概括,乘改革东风扬帆启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什么用前面那句话?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八大的目标,也是习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的第一句。过去谈得比较多,讨论改革的时候,现在进入到了改革的深水区,逐渐的石头也摸不到了。我们把这个思维打开一点,难道过河只能摸着石头过吗?完全可以坐船过河,也可以架桥过河。所以,未来乘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东风,乘改革的东风扬帆启航,涉过这个深水区。

  过了深水区以后,马上面临一个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跨越这个陷阱?我们建议2021-2030核心目标就是要架设改革创新之桥,通过架这么一个桥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李总理这次两会结束后的答记者五问也提到中国按世行的标准还有两亿的贫困人口,这两亿贫困人口逐渐变成中等收入,我们初步研究认为还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

  2031-2049什么样的目标呢?经过多次的反复推敲,我们归纳一句话叫“持续强化软硬实力,阔步重返世界之巅”。十八大最终提出的目标,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复兴可以讲重返世界之巅,回到中国几百年前应有的位置。如何做?持续强化软硬实力。基于这样的思路,还有新供给近几年在洪董事长和贾院长领导下的研究,提出三大动力的机制。第一是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制度,开放市场。既是中国近三千年的经验,也是近五百年来大国崛起核心的关键。荷兰也好,英国也好,美国也好,这些大国的崛起,一个是制度竞争的变革,第二他们变的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全球化。没有一个世界大国、强国是在家里变成世界强国的,都是比较全球化,比较开放的。第二就是要创新创造。创新商业模式,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产品,最终落脚点落在生态和民生的改善。因为生态,民生可以用经济衡量,英文核心词根都是“eco”,英文是居住地的意思,如何通过发展经济基础维持人的生存,使人环境不断改善,应该把生态和民生改善都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同的需要来作为落脚点,而不是把眼睛只盯在统计指标GDP多少多少,那只是一个统计指标而已,并不是最核心的目的。

  围绕这样一个思路,中国2049战略由一个主报告,15个子报告构成。主报告第二章、第三章把对中国进行国情分析和近现代社会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反思,这是由南开大学马教授负责的,下个月会汇报成果。第三章,对近500年来全球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和主要经济体发展道路进行比较,这是我自己承担和完成的。在这个基础上,第五章、第六章对中国未来35年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目标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未来35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量化模型的分析,上周牛犁处长受范剑平首席的委托,已经在一个会上汇报过初步的成果。后面还有几章,按照2016-2020,2021-2030,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作为核心目标,2031-2049第三阶段,这三章都是由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负责的。11章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持续改革创新型国家,打造法制国家的目标。以新思想新制度供给作为主线整合各个专题报告和后面的15个子报告,从新供给学术平台的角度对中国“十三五”和未来35年的发展提出若干的政策建议,这是主报告的一个构成。除了主报告,还有15个子报告,包括政府管理的改革、财税改革、创新驱动、教育现代化、改善生态等。

  今天由姚司长和郭总负责的课题是子课题的子报告的13个,中国应对老龄化问题“十三五”的要点及中长期战略,归纳的核心观点就是要未雨绸缪,迎接超老龄社会的到来,并且提出相关的对策。

  三、课题时间表

  这个报告由洪董事长、贾院长领导,很多新供给成员共同参与。工作进程2013年底决定开展这个课题,2014年以来大家全力以赴,经过几次研讨不断推进总报告和子报告的撰写工作。到3月份以来进入到尾声,各个子报告的汇报,预计我们可以在4月底完成这个报告的初稿起草工作,5月上旬对整个总报告,还有子报告进行内部的专家讨论,5月17号在上海召开整个成果的发布会,并且根据各方反馈来进一步完善这个报告。在今年6月底把报告的成果和刚刚向大家汇报的主报告,还有15个子报告完整的提交。这是一个时间表。最终向国家有关部委来提交报告,并且进一步完善以后,把核心成果正式出版,向社会公众交出一份我们做好的答卷。谢谢各位。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