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通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通知

《脱离“中等收入陷阱”》序言
发布时间:2020-07-10 19:28:57作者:贾康来源:浏览:打印
\
​序
京春的新书《脱离“中等收入陷阱”》邀请我作序,看到她不断有科研成果问世,心中甚慰。她的博士研究生阶段是由我任指导教师,近些年来我们又合作努力深入研究了一系列理论和政策问题,我对她的成长比较了解,也很高兴看到她继续在学术研究之路上踏实努力而形成的新作。
“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最早是世界银行于2006年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相关研究表明,近半个世纪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仅有其中约十分之一、占绝对少数的国家和地区,能够如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即成为从上中等收入再上升为高收入的经济体。其中,巴西、塞舌尔、委内瑞拉等国家,都经历过“晋级—退出—再晋级”的痛苦过程。
中国是否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能否跨越?近年来学界对此众说纷纭。我不赞成“中等收入陷阱”是“伪问题”的“否定派”观点,也不赞成中国跨越陷阱毫无悬念、指日可待的“乐观派”观点。“中等收入陷阱”显然是个比喻性的说法,用语如何更为准确,完全可以见仁见智,但其所指,则是世界范围内基于大样本的一种可归纳、需注重的统计现象。“从未如此接近伟大民族复兴愿景”的中国,切不可对前面90%经济体的前车之鉴掉以轻心,切不可在已有发展成就基础上忽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挑战性。可以说,如何跨越“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关乎现代化“中国梦”命运的顶级真问题。对此,非常有必要“高瞻远瞩”,以“老成谋国”之心看待。当前阶段,特别需要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保持战略思维的应有水准,高度重视对可能的种种风险及时察觉,清晰预警。虽然中国拜改革开放之功,已成功跨越了“下中等收入陷阱”,但当前却是站在“上中等收入陷阱”边缘:“黄金发展期”的特征正在消退,而“矛盾凸显期”的特征日益显著,近年来经济增长正在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形成一系列的纠结和“两难”。在“改革”和“社会矛盾累积”这“两只老虎的赛跑”中,在不期而至的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面前,我们惟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保证以有效制度供给和包容性增长化解种种矛盾和风险的威胁,才能使新常态由“新”入“常”,打造中高速的高质量发展“升级版”而奋力跨越上中等收入陷阱。
本书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系统化分析论述,是京春在近年与我合作研究的相关学术论题基础上的进一步充实和发展。这个问题在认识上仍争议纷纭,不是一两个人、一两本书能够说得完的。京春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听过我名为“中国当前面临的十大问题”的讲座后,即提出对其中涉及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十分感兴趣,有意开展研究,我很鼓励她。那时,她作为研究切入点的概念,被称为“福利陷阱”,与经济赶超理论相结合,经过约一年半时间的攻读研讨,形成了一部像模像样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可算是她在这方面研究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此后,我和她又深入研讨分析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陆续于CSSCI期刊发表了关于此问题的系列文章,并最终形成了《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本专著,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荣获中国图书评论协会和央视联合举办评选的2016年“中国好书”,也成为她在这方面研究的第二步。现今这本专著,又是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的新进展,其中包括我们在合作研究中所形成的一些共识与成果,也展现了她着力认识全球格局过程中的分析路径和工作量可观的数据处理,进而展开考察论述经济增长中的多种相关要素,并以发展经济学视角对中国省域发展阶段进行了分组比较研究。可以说,形成了一份拉长线、有所积淀、又有新的发现的第三步成果。
京春对学术研究始终怀有好奇心与极大热忱,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期待她今后能保持这种执著,并更多注重开展现实调研,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以及优化方法论方面的功力积淀,从而更好地发挥她于经济科学研究和相关政策研究方面的潜力,为国家的现代化更多贡献研究人员的一份力量。    

贾  康
                    2019年11月于北京
(本文系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贾康院长为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特约研究员苏京春博士新书所写的序言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