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活动

潘宏胜:关于跨越陷阱的三点延伸思考
发布时间:2016-10-17 22:08:51作者:潘宏胜来源:浏览:打印
潘宏胜:谢谢大家,很高兴参加这次新书发布会,首先祝贺四位作者在中信出版社出版了两本非常好的书,贾康老师是很受人敬重的一位学者,经常能够听到他对很多经济问题的重要观点和看法,海年也是非常活跃和有思想的业界人士。我平时很关注中信出版社,这些年出版社出了很多好书,有的很前沿,比如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有的涉及国内经济的重大问题,比如这两本书,此外还有很多颇受人关注的经济金融译著等,我从中都有很多收获。

读书在于明理,读这两本书一定会开卷有益。我认真阅读了贾康老师的这本书,下面主要想分享对这本书的一些看法。我觉得贾老师这本书是政策性学术研究的典范之作,充分体现了两位作者的入世情怀、忧患意识和专业素养。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论严谨:开篇即明确发问,明言“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而言是个真问题,对中等收入陷阱和福利陷阱、塔西佗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等概念也进行了比较分析。再通过国际比较,深入分析不同国家跨越或落入陷阱的经验教训,最后以中国国情分析为基础提出对策,整个分析和阐述非常周密。二是观点鲜明: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确实存在这种风险,不回避问题,但也没有像目前一些观点那样一味盲目悲观,而是通过专业化的学术分析,做出了理性判断。三是逻辑清晰:明确界定中等收入陷阱,区分上中等收入陷阱和上等收入陷阱。再分析哪些国家为什么能够跨越,哪些国家为什么没能跨越,并从经济增长方式、能源资源约束、人口结构变化、技术等方面分析中国面临的“推向边缘之力”,有针对地提出建议,整个逻辑线条清晰缜密,通俗易懂。四是内容丰富。国际比较的数据翔实、文献丰富,国情分析很精到,不拖泥带水,不故弄玄虚。五是对策务实。不是简单否定传统的需求侧改革,而是建议将供给侧改革作为新动力,就制度变革、所有制改革、创新战略、转型升级、要素配置机制、全球战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建议,并将之归结为如何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这一根本性问题。这些对策很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是泛泛而论。

关于这本书,我还有三点延伸思考。第一,如何看待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问题并非中国独有,每个国家在持续发展的阶段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长,在人们的印象中容易形成相对乐观的看法和过上“好日子”的预期。“陷阱”问题的提出体现了忧患意识,实际上是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需求,包括过去30多年经济增长方式的优点与弊端,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甚至经济学、金融学理论的缺陷等。目前,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互动模式也有了更多认识,这对于我们明确定位我国的发展阶段、直面面临的风险和挑战都打下了知识和智识基础。但这可能还远远不够,危机颠覆了很多传统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框架,现在全球范围内大家对于经济理论、经济政策都有很多分歧,众说纷纭,缺乏共识,这恰恰说明目前的思想市场跟不上现实的需要,经济学思想领域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反思、整合和综合。这两本书都是非常有益的探索。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中,像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和经济体量的还没有过,如果中国能够成功跨越,既是本国之福,也是对全球最重要的贡献,可以说意义非凡、使命重大。从国际上看,无论成功跨越还是未能成功者都经历过波折、风险甚至危机,比如日本“泡沫经济”破灭、韩国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上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等,但有的国家扛过去了,仍然还是发达国家,有的则没有,个别的甚至“一夜回到解放前”,其中一个关键的启示就是应该使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尽可能建立在相对稳定、坚实、有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的体制机制基础之上,这样即使经济有波折,也不至于出现大的动荡。因此,我觉得制度建设问题始终值得深入思考。
    
第二,什么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途径?这本书提到了发展战略、所有制、增长方式、能源、资源、人口等,这些我都同意。我个人思考,一个国家为什么强大、为什么富裕,最根本的体现恐怕还是产业竞争力,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方面具有持续强大的比较优势。我大致比较了下这本书中所提到的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其实大家的二、三产业比重相差并不明显。当然,这其中没有农业大国,因为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靠它很难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那些成功跨越的国家往往在第二产业领域具有很强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比如日本、以色列、韩国,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很有竞争力。而拉美国家像巴西、委内瑞拉一度第二产业也不错,但主要依赖能源和资源,一旦形势反转,就很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对我们可能是个启示,那就是一定要注重实业发展,注重可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过去讲“实业救国”,现在可能还是要讲“实业强国”。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配置的学科,那些创建经济学理论的发达国家大多在生产力方面曾是领先的,而中等收入国家的产生和增多也是工业革命在这些国家焕发出强大的生产力和财富创造能力以后的事情,那些后发的发达国家都搭上了这班车。因此,我们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恐怕始终都要高度重视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创新力和竞争力问题。

第三,金融因素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方面的作用。这本书没有对金融业进行专门讨论,但从“动物精神”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股市。从数据上看,这本书中提到的那些迈过和没迈过“陷阱”的国家的GDP中金融业占比并不高,日本2014年只有4. 37%,委内瑞拉、巴西反而略高一些,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金融体系和金融业在跨越陷阱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作用。金融业对一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是很重要的,有三个方面需要把握好,即:金融体系能否形成良好的资源配置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如稳健的银行体系和有效的股份制),从而有效率地引导资源配置;货币制度和银行体系是否具有足够的稳健性和灵活性,避免出现币制或金融体系的崩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是否能够相互适应、相互增进。金融体系是人的欲望的实现机制,是威力巨大的欲望“放大器”和“催化剂”,如果驾驭不好,金融业可能过于泛滥,信用可能过度膨胀,“共谋”的资产泡沫可能越吹越大,带来巨大的道德风险和社会风险的“外溢”。如何从体制机制上平衡好人的财富欲望实现和金融风险,对于思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可能也很重要。

以上是和大家分享的几点不成熟的个人想法,谢谢大家!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