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华观察

文华观察之三十二
发布时间:2016-01-26 23:03:28作者:姚余栋来源:浏览:打印
中华魂,何处安放?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899年,在《清议报》第33期上,梁启超发表了《中国魂安在乎》一文。他在文中写道:“日本人之恒言,有所谓日本魂者,有所谓武士道者,又曰日本魂者何,武士道是也。日本之所以能立国维新,果以是也。吾因之以求我所谓中国魂者,皇皇然大索之于四百余州,而杳不可得。吁嗟乎伤哉!天下岂有无魂之国哉!吾为此惧。今日所最要者,则制造中国魂是也。中国魂者何?兵魂是也。有有魂之兵,斯为有魂之国。夫所谓爱国心与自爱心者,则兵之魂也。而将欲制造之,则不可无其药料与其机器。人民以国家为己之国家,则制造国魂之药料也,使国家成为人民之国家,则制造国魂之机器也”。
 
梁启超在一百多年前所倡导的“中国魂”,其实正是国家精神。他身处那个世纪变革、国家亟待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上,寻找、确认并发扬国家精神,不仅必要,而且紧迫,不仅能痛定思痛,而且能扶危救困。高旭(天梅)的《南社启》也说:“国有魂,则国存;国无魂,则国将从此亡矣。”
 
钱穆毕生以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在文化认同危机十分严重的时代里,在西化潮流中,他孜孜不倦地向国人阐述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为民族文化的生命培植元气,“做一个现代中国的士”。钱穆曾多次指出,中国人要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中国的文化,中国民族之前途,其唯一得救之希望,“应在其自己文化之复兴”。
 
国师梁启超和国士钱穆为中华招魂。当代中国又走到一个新的转折点上。文化唤醒是在“地球村”里有自知之明。那么,在这个中国崛起的时间节点上,也应该轮到我们来思考,我们时代的“中华魂”又是什么?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魂,何处安放?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全球化时代可能出现的“认同危机”。在转型期中国行色匆匆的征程上,整个社会何尝不需要这样的精神寄放?
 
“梅花与牡丹”给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自我的切入点。可以说,“梅花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而“牡丹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梅花与牡丹”构成了“中华魂”一枚硬币的两面。“梅花与牡丹”缺一不可。只选择牡丹,不能真正代表中华民族命运多舛而又多难兴邦的历史;只选梅花,凸显了坚毅不拔的精神,却欠缺了代表中华民族曾几何时雍容大气而且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唯有梅花与牡丹兼顾,才能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求平衡,才是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创新,体现中华民族的魂魄和人类社会未来的时代精神。
 
中华文化能绵延万年而不衰,苦难辉煌、古老年轻、统一多元、稳健张扬、传承创新。既是威武厚重的“老古董”,也是嘤嘤啼哭的“新生儿”,即如此古老又如此年轻,既高度统一又海纳百川。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华民族有“梅花与牡丹”精神。
 
中华魂,何处安放?或唯有“梅花与牡丹”!
 
附诗:
萤火虫在飞
 
看那,
千万只萤火虫在飞,
聚成团、组成行,
黎明前挥动我们的翅膀,
短暂的生命,发出微微的光芒,
仿若一盏灯,照亮太阳升起前的黑夜;
我们不是日月星辰,
我们微小,但我们并不渺小。
当太阳缓缓地从地平线上升起时,
那第一娄霞光的见证了我们凄美的存在。
何必记得我们曾经燃烧的光亮?
因为萤火虫的心愿,
就是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迎接那万丈光芒。
分享到:0

上一篇::文华观察之三十一

下一篇::文华观察之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