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础理论研究

回顾篇-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提出“中国基于高铁的西向战略”
发布时间:2014-06-13 20:09:00作者:来源:浏览:打印
  声声驼铃在山间回荡,袅袅孤烟在大漠飘飞。2100多年前,汉代张骞两次出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穿越千年的历史,繁华落尽,洗尽铅华。今天许多学者从的角度提出构建西向战略:向西,向西,再向西,中国高铁一路向西,编织连接亚、欧、非大陆的高速铁路网,再现丝绸之路昔日繁华。
  
  ——陆路直达非洲
  
  在2013年9月15日举行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双周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黄剑辉,首次提出“中国基于高铁的西向战略”,横穿中亚、西亚,陆路直达非洲。
  
  他提出两套方案,一是,依托新欧亚大陆桥中通道,修建从新疆乌鲁木齐-喀什-塔什干-德黑兰-巴格达-安曼-开罗铁路,全长约8000公里;二是,依托起于云南昆明的新亚欧大陆桥南通道,经大理、瑞丽,缅甸曼德勒、孟加拉达卡,进入印度,经加尔各答、新德里,向西进入巴基斯坦,经拉合尔,再向西到库姆,全长10000公里,再经巴格达、安曼至开罗。
  
  “与有关国家形成协调机制,组建合资公司作为实施主体,依托已有的新欧亚大陆桥中通道、南通道,新增从伊朗德黑兰至开罗的铁路通道规划,实现中国的货物从陆路直达非洲,”黄剑辉说。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非洲。现在通过船运,货物从中国到非洲要一个多月,还受非洲港口情况制约。若时速180-200公里的高铁建成后,货运成本将降至海运的一半,时间最多只有1/4。
  
  除了经济意义外,这套设想还极具战略价值。黄剑辉分析,在地理版图上,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呈现大“C”字型,东面面对太平洋,北、西、南有14个邻国,是全球少有的既有众多陆地邻国,又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在海上构建两条岛链进行封锁。近年来,美国推出重返亚太战略,导致中国东海、南海方向压力骤增。
  
  针对黄建辉的观点,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西向战略是中国过去一百多年前的“海防、塞防之争”的延续,现在翻版为是海进还是陆进。中国海进战略空间受美国压制,可考虑在陆进或西进方面作文章。
  
  宏伟蓝图能否变成现实,铁路专家认为建设不存在技术难题,关键取决于、投资和管理模式等。
  
  ——超越“马歇尔计划”
  
  为更清晰地勾勒西向战略,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学者开始关注正在崛起中的非洲,提出在经济层面打造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燕认为,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消失,产业亟需转型升级。可考虑从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中拿出一部分,成立全球转型基金,投资于制约非洲中低收入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和工业园区项目,一方面可帮助非洲国家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脱离贫困,另一方面,也可消化中国庞大的工业产能,扩大影响力。
  
  同时,也可获得比投资美国国债更高的收益。根据彭博的数据,投资美国10年期国债年化收益率只有1.95%。世行测算,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回报率超过11%,当然,这其中有风险。
  
  由于当前非洲发展仍处在较低水平,政府财力薄弱,许多项目可能并不能收回投资。黄剑辉提出一种与成立基金互补的思路,借鉴中国平台公司的模式,设立基础设施发展公司,由中资企业以美元或人民币现金投资发起设立、非洲矿产资源入股。通过成立这个实体法人企业,可实现与非洲国家债务隔离,使投资者顺利获得收益。
  
  “非洲的今天是中国的昨天;中国的今天就是非洲的明天”。全球化环境下,只有双赢或多赢才是基于高铁的西向战略成功的关键。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