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讨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课题研讨会

王广宇:《2049:智能崛起》
发布时间:2016-01-20 17:02:10作者:来源:浏览:打印
2016年1月19日,《2049:智能崛起》新书发布会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五层文会堂召开。《2049:智能崛起》作者,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理事会副理事长、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广宇先生做精彩致辞。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广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大家来参加《2049:智能崛起》这本书的新书发布会,就像刚才贾院长和黄院长谈到的,在整个新供给的研究思路中,中国2049战略是我们的重要研究课题,华软公司非常高兴能够承担其中的子课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研究,我们也算是不辱使命,在这个时候能够第一个完成整个课题的研究,推出了这本书,这就是今天发布会的开始。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我们社会或者对在座各位的影响有多大呢?其实想一想,1987年的时候中国人才向全世界发出第一封Email,1994年的时候中国才正式进入了世界互联网的大家庭,但经过短短20度年的发展,今天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已经没有一个人能离得开智能手机或者智能终端的使用,微信已经覆盖了我们大多数碎片化的时间,我们看到基因重组和基因测序这样的技术已经在我们生活中变成大健康产业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已经变成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一个非常频繁的话题。所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使我们生活工作,对社会的整个演变在过去三十年得到非常快的发展。

再往后看30年,信息技术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产业,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也在想到2049年的时候,信息技术在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中会成为一个什么体量的产业,它对我们看到的传统工业、农业、服务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它对中国这样的演变中的建立市场体制的国家,在规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人和所在机构的关系,甚至规范人和社会公众,公民和政府之间的治理结构发挥什么作用都是我们要想的问题。我花一点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这个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2049战略这个课题中,我们整个研究是国内第一个跨越30年的大跨度的研究,我们《2049:智能崛起》这本书也希望从大跨度的角度看看信息技术这个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机会。为什么要关注信息技术产业?从整个结构产业我看到的数据,放眼30年很多绿色数据都变的有很大的弹性,但是从大数据看中国目前GDP大概在60万亿到70万亿之间,剔除掉CPI的影响,大家的预测在30年之后中国的GDP大概在200万亿上下的规模。我们想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放眼30年,很多的行业,比如农业、汽车工业、房地产等产业会有更快速的增长,可能仍然会保持很快的增长,但是整个产业结构中他们的比重会非常大的变化。整体来看,我们觉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以及信息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的结合,相关的总体产业在2049年在GDP整个占比中有可能会突破60%,成为中国最大的,有可能唯一一个突破百万亿级的。全世界都在预测,很多提出来一些思路,在2030-2049年之间,人类会迎来一个计算机所具备人工智能超过人脑的时刻,被学术界称为“奇点”时刻会到来。很多搞软件的人认为今天所有的产业都会被软件颠覆,看到互联网的机会,看到任何传统工业的机会都被越来越多的软件替代,软件极大的改善了这些行业的效率,包括人工智能的演变也是未来研究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我们国家从2015年的7个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中信息技术是排名第一的产业,新兴产业取得了更快速的发展。从最近看到2015年的GDP增速在6.9,我们看到最近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看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都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速度,电信、软件、集成电路这些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产业都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互联网产业在快速的发展,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突破7亿网民,中国的手机网民已经突破十亿。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下一代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高性能集成电路,信息平板这些产业都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

政府的角度,政策的支持力度也是空前的,作为一个支柱产业,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为信息技术产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所以,我们觉得在整个进入信息时代的同时,一个网络化的社会也在形成,网络的发展不光提供一个通信或者信息的平台,也提供给我们一个改变生产和服务的工具,持续的丰富社会的文化内涵,网络化改变了我国传统的三大产业,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互联网也构造着新的人和社会关系的维度,对中国社会组织形态也形成了非常大的冲击。

从信息技术的产业来看,我们看到几个重要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们不管是从传统信息技术看到的数据库,操作系统,核心应用软件迄今为止还没有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硬件的核心对外依存度非常高。中国加入WTO以来是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中国进口的第一大商品是集成电路,2010年开始中国进口的集成电路最近五年都超过两千亿美元,这是中国进口的第一大商品,我们对核心技术的依存度还是非常高的。

第二个挑战,信息技术在生产领域的转化程度不够,惠及空间有待开拓。今天中国工业领域很多人在讨论工业4.0,但是我想随着我们整个供给侧改革的启动或者“一带一路”的政策有一个核心指向是中国把落后产能淘汰或者出清落后产能。我们看到在工业领域,在工业2.0信息化的阶段或者工业3.0的状态还没有实现,我们想一下子跳到工业4.0可能还需要很长的过程。

第三个挑战,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还有些问题,制度不够完善,相关政策是比较缺失的,其中比较核心的问题知识产权的保护环境需要改善,信息安全刻不容缓,产融结合有待进一步深化,科研管理体制需要改善。我们也看到中长期来看信息技术发展的几个重要的机遇,第一城镇化与信息技术的智慧结合。我刚刚看到京东这样的公司刚刚发布了2015年年报,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第一个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收入增长非常快。大家换个角度想,京东不光解决了城市居民的电子商务问题,在中国非常落后的地区,在西部的某些乡村村镇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供应商都可以把服务提供到那里去。中国毕竟还有几亿人口还没有完全城镇化,这个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推动城镇化,这个机会非常非常重大。

第二,我们看到中国面临消费升级的浪潮,消费升级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随着人均收入的提升,中产阶层占比日益扩大,居民更重视文娱、旅游、医疗这些新兴的消费需求,但是这些消费和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是非常紧密。

第三,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和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是水乳交融,新一轮的工业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把未来30年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提出两阶段,在未来可以看到的十年过程中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第一大产业,2015年的15万亿为起点,未来十年工业、与金融、医疗、能源等行业深度结合,会助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2025-2049年,这中间最主要的只有一个命题就是人工智能产业在这个阶段预计会得到重大突破,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信息服务的业态极大丰富,重塑民众生活和公众服务体系。

中长期发展的框架信息技术三个战略,第一,需要集中力量研发和突破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第二,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第三,是在人工智能等创新领域突破供给的瓶颈。
从核心技术来,我们在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数据存储、大物移云这些领域应该尽快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良好的基础设施,为信息技术产业奠定技术基础。我们看到在量子计算机,在新一代操作系统,新一代数据库,在动态存储、信息安全的领域里我们已经有很多企业走到了前面。

第二个核心战略要促进信息技术跟其他产业的融合,比如跟农业的结合。在前年的时候我们有机会考察以色列的农业,我们看到他们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可以采摘草莓,这对中国的农业存在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不管是在基础农业还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都还有非常大的农业生产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领域存在非常大的改善空间,跟工业结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伴随城镇化的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成为未来信息化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城市中社会的资源和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建筑、智慧生活都要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实现。

前一段我见一个上市公司的领导他给我讲,我们现在开始深刻的体会基础城市设施跟计算机的关系,在省里如果修好高速公路没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这条高速公路跑不了车,这可能颠覆我们很多人的理解,过去修好路就能跑车,现在高速公路系统如果真的没有交通安全的系统,没有道路监测系统,没有收费系统,高速公路修好都跑不了车,所以,城镇化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当然,包括互联网金融,金融作为最重要的服务业,此时此刻处于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互联网的转化的前夜,我们的嘉宾中也有互联网金融中非常重量级的嘉宾,跟大家一起探讨互联网基础的金融业在互联网支付,在金融业创新,以及最近大家探讨的区块链这样的新技术对金融业颠覆式的创新。

第三,我们一定要聚焦一些资源在智能领域的创新,智慧的不断供给,智能化成为信息技术最重要的最确定的趋势,今天我们看到三个问题,机器人学习、人机互动和智能机器人出现的机会,未来30年之后,我们看到在座的各位最主要的劳动,比如我们的体力劳动一定会被机器人替代,我们的浅层次的智力劳动,比如学习这样的智力劳动也可能被机器人替代,今天已经有非常明显的趋势了,在座各位每位一个手机,结构化知识方面每个人都是百度大学毕业,Google大学毕业,大家得到的知识一样,未来的人也许接上一个知识接口,这些结构化的数据会像代码一样注入到他们的存储器里,人和人更多PK的可能是情商、人生体验、毅力,PK你的非智力资源,这些在未来的智能领域非常重要的话题。

促进信息技术中长期发展的政策建议上我们特别强调这么几点。第一,中国大力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因为我们在座的各位有很多华人体系或者合作伙伴里负责做知识产权的,我们前一段做过知识产权的研究,中国每一所大学的知识产权跟另外的大学都是雷同的,浙江大学跟清华大学的专利是雷同的,清华大学的专利和中科院的专利是雷同的,我们拿美国大学在中国注册的专利做分析,发现美国大学的专利跟美国的跨国公司的专利是雷同的,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区别,因为中国的科研体制是为了科研而科研,本身没有创造一个让技术产业化的机制。所以,未来科研体制管理的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觉得政府应该发挥引导作用。今天在信息技术这个产业里政府是非常呵护这个产业,给了很多很多政策,我们有个观点,政府应该更多的弥补市场失灵领域。举个例子,像重视中国的航天技术一样重视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但是不应该在中国一般的信息技术或者软件产业里采取过多的补贴或者优惠政策,应该推行财税的普惠政策,优化金融环境。

第三,我们觉得中国应该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第四,重视和强化信息技术产业的人力资源建设。中国每年毕业的700万到800万的学生中间有将近超过一半的人是学计算机,学应用数学,学自动化,学电子商务或者学计算机有关的专业。如果中国能用好这些人力资源,我们信息技术产业一定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

第五,健全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信息安全其实跟国土安全是一样重要的题目,我们也意识到中国在信息安全的大数据方面已经有非常重要的策略,下一步应该进一步完善。
最后一个是法律体系的建设,我们产业领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业管理和法律制度。

我下面介绍一下华软集团,从创立到今天就致力于信息领域的投资,目前管理120亿左右的基金规模,70%的投资投到信息技术领域,通过我们过去8年的努力获得了中国十佳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这样一系列的荣誉,投资了40多个企业,中间有1/3-1/2的企业上市或者登陆了资本市场,同时也积极的支持了学术、科研和环保领域的很多公益组织,华软在2015年成立了自己的华软科技发展基金会,当然我们也是新供给的重要的成员,也希望通过支持像新供给这样的优秀智库的发展给社会多做一份贡献。

最后的小结,熊彼特讲过所有长期的增长都来自于创新,在过去三十年来人类最大的创新就是发明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其实没有一个技术可以像互联网这样对今天的社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放眼30年之后,互联网已经不足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但它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基础设施,就像人家开玩笑说过去人们的基本需求是水和食品,今天人们的基本需求是wifi一样,互联网会成为将来的基础设施。放眼30年之后,我非常坚定的相信在中国的产业结构中信息技术会成为第一大产业,信息技术不光会对我们每个人带来影响,替代我们的劳动,改善我们的智力水平,甚至也会改变我们现有人类的健康状况,比如过去生命科学是不可逆的,每个人生下来只能一天天变老,今天的基因测序和基因重算技术可以使我们定制化的改变基因,生命科学领域非常确定的相信30年之内在座各位人为已知的疾病都会被攻克。所以,在座的各位可能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长寿的一代人。放眼2049年的时候,面临一个更重大的变革就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当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的智力水平超过人类的时候,人类会迎来一个什么时刻,这在学界称为奇点时刻,我想我们一定要宁心静气的等待那个时刻的到来,在那个时刻之前积极的做我们该做的事情,促进这个产业的发展,让这个产业带动更多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在2049年的时候,希望这个产业发展的更好,希望更多人投身于这个产业,也希望2049的时候大家都还在世,能够见证这个时刻的到来,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