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讨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课题研讨会

闭幕致辞:白重恩
发布时间:2015-12-01 18:52:40作者:来源:浏览:打印
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主办的“新供给《中国2049战略》课题成果发布会”于2015年5月17日在上海召开。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院副长白重恩出席并演讲。
 

白重恩表示,我跟芝加哥大学两位教授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看中国制度的质量,一些国际排名当中制度质量排名很低,但为什么我们有经济增长呢?很多人说过,我们要想说的更清楚一点,就是地方政府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白重恩表示,简政放权不一定为企业带来好处。我认为即使是简政放权,即使已经得到了最高的领导的积极支持,没有至下而上的动力,也不可能成功。我想特别强调的就是,至下而上的动力是不可少的。问题是我们怎么获得新的至下而上的动力,过去至下而上的动力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新的至下而上的动力在哪,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演讲实录如下:

白重恩:今天的课题汇报反映了新供给50人论坛和研究院做了的很多工作。新供给后面有很多含义,首先是制度供给,我们大家都知道,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企业有很大的重要性,如果企业在运行中面临很多教育成本,就不可能很好的发展,整个经济也不可能很好的发展。产权保护也是制度一个方面,降低交易成本和产权是极其重要的,这些都跟制度有关,不用赘述。问题是我们制度改善和制度引进的动力是什么?制度不仅仅包含法律法规的条文还要包含这个制度的实施,中国法律法规是很先进的,拿来做国际排名会排很靠前,但执行过程当中面临很多问题,不仅仅包含条文还包含制度的实施。制定法律可以依赖至上而下的推动,实施法律是不能完全依赖于至上而下的推动,制定法律比实施法律要容易的多,看过去30几年的经验,至下而上的动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跟芝加哥大学两位教授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看中国制度的质量,一些国际排名当中制度质量排名很低,但为什么我们有经济增长呢?很多人说过,我们要想说的更清楚一点,就是地方政府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正式的制度不是很完善的时候,企业就会觉得如果照章办事就会有很大的交易成本,得到的产权保护也不可信,但如果得到了中央或地方官员的关注,则产权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交易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的降低。关于官员向企业提供帮助的动力,有人说是至上而下的考核,我国有GDP考核,所以地方政府要帮助这些企业,但我们认为是靠至下而上的,或者说是这些官员内在的动力。这种内在动力的产生原因是期待从帮助企业当中得到收益。不一定要把它想得很狭隘。对某一个产业的认同使其愿意投入大量资金,给予其帮助来让产业或企业有所作为,进而获得实现梦想的成就感的地方领导也有的,他们想为地方做事。另一部分官员因为GDP考核而提供帮助。企业的税收也给地方政府带来福利,或者给地方政府官员带来各种可以支配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用来为地方的经济谋福利,为地方老百姓谋福利,但有的时候也用来为他们自己谋私利。各种各样的因素综合起来,政府官员帮助企业得到了收益,我们认为这样的收益是我们制度很重要动力,这种动力不是来自于至上而下的考核,而主要来自于至下而上的动力。
   
我们把这样的制度叫做特惠制度,这些领导们不是帮助所有的企业,而是针对一些特定的企业。这些领导们很有能力,掌握很多资源,动力是可以通过向特定企业提供帮助而实现获益。这样的一个特惠制度,必然只能照顾某一个小圈子,如果这个圈子过小,这个社会就没有活力。如果中国只有100家企业获得照顾,那另外的成千上万家企业的发展就会受限。中国的特殊情况就是,如果在一个地方无法融入利益集团,则可能在另外一个地方继续发展深入。这三个要素:企业、地方政府官员的能力和动力,地方企业有选择的能力来实现加入某一个圈子目的,是我们认为的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认为这是特惠的模式。
   
这样一个特惠模式没有局限,有很大的问题,比如说了正当性,为什么有的企业能成为特惠对象,另外企业不能成为特惠对象。这个选择的过程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不公正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正当性越来越低,对这种特惠制度的接受度也越来越低,这是一个问题。另外的问题是经济效率,你选的准不准,你把谁拉到你圈子里,把谁排除到圈子之外,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难,经济发展初期地方官员很清楚要扶持的行业,经济越来越接近前沿,这种选择越来越难。第三是生产者偏向,这些动力来自于企业,消费者的利益。    这是我们未来不得不克服的问题,我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从特惠制度向普惠制度过渡,让所有人享受到交易成本的降低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是这个动力来自哪里?刚才我们说特惠的动力来自于政府官员从企业中获得的收益,如果你是普惠的,你的受益面非常大,谁来给你提供这样的受益?这个动力在哪?我想说至上而下的动力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至下而上的动因。比如简政放权,世界银行的一个指标给每个国家的打分,我国在188个经济体当中排名160多位,从04年到15年前进了23位,做了很多简政放权的工作。但是在企业层面,简政放权真的企业带来了好处吗?很多新企业注册后有具体业务吗,经营成功吗,答案是未知的。因为我们简政放权是至上而下推动的,无法确定哪些方面的简政放权最重要,怎么样简政放权才能让企业真正获益。我认为即使是简政放权,即使已经得到了最高的领导的积极支持,没有至下而上的动力,也不可能成功。我想特别强调的就是至下而上的动力是不可少的,问题是我们怎么获得新的至下而上的动力,过去至下而上的动力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新的至下而上的动力在哪,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做2049战略要为未来35年谋划,如果我们不去考虑未来3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制度引进动力,是很难获得成功的。我就利用这样的机会讲一下我的体会。非常感谢!

分享到:0